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洪祎恺:自信是一种坚守

发布时间:2023/4/24 14:29:35
什么是自信?有人说自信是林肯小时候的不抱怨,有人说自信是小泽征尔坚持自己的看法,而我却要说自信是二外公对传统手工艺的坚守。
手工豆腐豆香醇厚,妈妈说这就是家乡的味道,她每次回去一定要吃。二外公就经营着这样一家豆腐店。二外公是外公的哥哥,外公的祖辈是做豆腐的,传到外公这一辈,只有二外公还在做豆腐。
都说:“世上有三苦,撑船、打铁、磨豆腐。”手工豆腐费时费工,产量少,经济效益不高,却要每天从凌晨3点起床劳作到天亮,十分辛苦,但二外公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着,不放弃,不抱怨。
每天,二外公将泡了十几个小时的黄豆倒入石磨中,双手推着磨不厌其烦地一圈一圈转,石磨里流出了雪白的豆浆,接着他又屏息凝神地将豆浆倒入纱布中进行反复过滤,再放入锅中煮熟,等豆浆冷却后放入铺有纱布的容器,纱布包好豆花后,用重物压着,等豆腐成型就切块拿去卖。
儿女见他辛苦,给他买来电动磨豆机,可二外公试过几次就不用了。他说:“电磨机做出来的豆腐不如手工磨的口感好,先进技术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但传统手艺也自有它的精妙之处,我想大家还是能吃出差别的。而且,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手工才是我们的招牌嘛。”无奈只得由着二外公继续操劳。
今年春节,我们回外公家,路过二外公的豆腐店,门口依然排着长队,买豆腐的人络绎不绝。一个排队的大婶说:“哎呀,这手工做的豆腐就是比机器做的好吃,又嫩又香,我的孩子就喜欢吃他家的,这不放假回来,我一定要给他多买几块。”
二外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守护着传统工艺,终有一日,这传承的老味道会勾起奔波在外的人们对家乡的牵绊、对乡情的重温,我想这也是二外公所期盼的吧。
妈妈说二外公真了不起,他是传统文化的欣赏者、传承者、传播者,面对社会潮流他有自己的思考和坚守。这也让我想起了工匠精神——坚守优良的传统工艺,耐心专注,踏实本分,精益求精。
一个人有所坚守,他人生的脚步一定是坦荡、坚实、从容的。这样的人,往往看似平凡,其实拥有大格局、大智慧和大自信。
(作者通联: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实验小学五年级)
 
推荐理由
指导老师李娴:自信确然关乎一个举动,相信自己能够成功,但小作者却跳出了举动这一小自信,而是站在人生这一更大的命题上。一个精益求精的手艺人,一个执着于提供更好豆腐的商人,他的坚守有着更为深刻的内涵,那就是工匠的尊严和良心,是高尚的人格。日新月异、人心浮动的时代,此种工匠精神,是难得的,令人动容。
 
特约点评
福建省福清市城关小学第四校区陈玮老师:本文有以下优点值得借鉴。
一是立意新颖,让人耳目一新。
文章从“自信是一种坚守”的角度来写自信,用了二外公坚守传统手艺的例子,让读者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解读自信,打破传统的“自信”概念,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二是内容充实,细节描写细腻。
小作者对二外公如何磨豆腐、外界对二外公豆腐的评价,以及二外公拒绝使用电动磨豆机等事件的描写,使得文章内容丰富、充实。同时,也分别从正面、侧面,展现了二外公这份“自信”与“坚守”的来由及原因。
文章在细节描写方面也很细腻。例如描写二外公如何磨豆腐,写他“双手推着磨不厌其烦地一圈一圈转”,“又屏息凝神地将豆浆倒入纱布中进行反复过滤”,“再放入锅中煮熟,等豆浆冷却后放入铺有纱布的容器,纱布包好豆花后,用重物压着,等豆腐成型就切块拿去卖”。这些细致入微的描写,让大家体会到二外公的辛苦,从而使读者了解到二外公对传统技艺的坚守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品质,而这份坚守,正是源于对传统技艺的自信。
三是收尾升华,意义深远。
小作者在篇末再次点明主题,首尾呼应,而且从“二外公”扩展到有工匠精神的一类人,深化了主题。一个像二外公这样脚踏实地的人,就拥有大智慧和大自信。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