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蓝紫函太婆的 “锦绣”人生

发布时间:2023/4/24 14:33:48
太婆是我妈妈的奶奶,听妈妈说,她最喜欢也最拿手的活儿就是刺绣了。
我见过一件妈妈童年时期的衣服,太婆在那件衣服上绣了几只凌空飞舞的蝴蝶,蝴蝶下方点缀着五颜六色的花花草草,让我赞叹不已。我恳求父母过年时送我去太婆家,好好向太婆学习刺绣。
好不容易盼到过年,我终于看到了太婆。太婆虽然年事已高,但骨子透出一种优雅的气质。听说我要学习刺绣,她马上激动了起来,老练地拿起针和彩色丝线,铺开一小块白色绸布,仔细和我讲述了刺绣的基本方法。她一手捻彩丝,一手捏绣针,睁大双眼盯着丝线针眼,一把就穿针眼而过,在绸布上下交叉穿线、拉线,是那样自信而又娴熟。我也学着做起来。
不一会儿,太婆就绣出了一只小兔子。看着小兔子,太婆说:“刺绣,最出名的是苏绣,到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是中国十大国粹之一,你可要好好学啊!”太婆看着我,我的动作就越显得笨拙,半天也没有绣出个东西来,我惭愧地笑着说:“唉,我在绣什么呢,东一针西一线的,太难看了!”
太婆看了我这模样,慈祥地笑了笑,轻声安慰着我:“刺绣,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学会的,需要你花时间去体会、琢磨各种技艺,我刺绣都快一辈子了,也还没有完全学会呢!”太婆接着说,“你在这里多待几天,我好好教你,你能学会一些,我这门手艺也算是后继有人啦!”
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太婆看着我,又转过头,欣慰地看着她身边的那些刺绣。
我在内心沉思:“太婆这一辈子,可以用华美的丝线绣出她心中的锦绣之物,她一定希望我这后代能将这独特的手艺发扬光大,或许这就是她想要的锦绣人生吧!”
这时,妈妈也拿着她那件心爱的“蝶衣”走过来,和我一起听太婆说着刺绣的故事。
(作者通联:福建省厦门市金安小学六年级)
 
推荐理由
指导老师周荣学:小作者取的题目很有创意,既有太婆一生挚爱刺绣的故事,又有太婆渴望技艺后继有人的内心世界。小作者学习刺绣的热情,激发了太婆热心传授技艺的动力,让人动容。一老一少在一针一线的互动中,在三代人共听“刺绣”的情景中,完成技艺的传承。
 
特约点评
福建省仙游县教师进修学校王金炼老师:于“传承”这个话题来说,不但要涉及传承的内涵,还有传承的途径,最重要的是合适的传承人。所以,写好“传承”这个话题作文是有一定难度的。所幸的是,小作者都做到了。
从内涵来讲,太婆的话里一一点出了,而且是以小孩子能听得懂的语言来说。“刺绣,最出名的是苏绣,到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是中国十大国粹之一,你可要好好学啊!”点出了刺绣的悠久历史和影响。“刺绣,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学会的,需要你花时间去体会、琢磨各种技艺”点出了学习刺绣的精神内涵,“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学会的”,需要持之以恒,用一辈子的时间去体会、琢磨。“我刺绣都快一辈子了,也还没有完全学会呢!”更能体会到太婆的谦逊人格魅力。
从技艺传承来说,作者细致描写了外婆的穿针引线:“她一手捻彩丝,一手捏绣针,睁大双眼盯着丝线针眼,一把就穿针眼而过,在绸布上下交叉穿线、拉线”,“捻”“捏”“盯”体现了太婆的专注,“穿线、拉线”点出娴熟的技艺。当然,如果能把“我”的笨拙表现也写出来,做个对比,就更能衬托太婆的自信,也能体现传承的不易。
文章结尾很有深意,“妈妈也拿着她那件心爱的‘蝶衣’走过来,和我一起听太婆说着刺绣的故事”,显然,传承人不仅仅是“我”了,妈妈也开始动心了,这就是刺绣的魅力所在,美好的事物代代相传。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