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锦暄:成长路上,家风相伴
发布时间:2023/4/24 14:37:07
家风如雨露,孩子如幼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润下,幼苗才能健康茁壮成长。每每读到“俭”字,我的心中就会生出一股亲切感,因为它早已融入我的生命、刻入我的基因。在我的脑海深处,藏着一段段关于它的记忆……
从小,爷爷便悉心教导我:“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千万不可以浪费。”有一次,因为着急要出去玩,我一上饭桌就狼吞虎咽,胡乱扒拉几口,便端着饭碗,要朝垃圾桶里倒。爷爷在一旁说:“白花花的米宝啊!就这样浪费了,多可惜啊!”听到爷爷语重心长的话语,看着爷爷略带责怪的眼神,回想起爷爷每次吃饭,碗里总是干干净净的,我不由脸红了。这一刻,我明白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也明白了爷爷口中“勤俭节约”的真谛。
走进我家洗手间,地板上那个年代久远的盆一定会吸引住你的目光。可别小瞧它,它也是我们家的传家宝。它是奶奶从老家带来的。搬进新房后,爸爸把爷爷奶奶接来同住,那天,跟着一起来的还有这个盆,我一脸嫌弃:“奶奶,你带这盆来干吗啊?丑死了!”奶奶像护着宝贝般护着这个盆,“我上次来的时候,就发现我们洗了手之后,那水就直接流走了,怪浪费的,洗完手的水用来拖地、冲厕所不是刚好吗?所以我特意带上这个盆用来装水。这盆家里还有几个,我们也就不用再买了。”我总算明白了,难怪上次奶奶来的时候,上完厕所,就眉头紧皱,在家里寻找着什么——原来是在四处找盆。在奶奶的影响下,我学会了科学用水、循环用水,也特别爱惜家里的几个节水“宝盆”。
就这样,一颗“俭”的种子,深深种在一个小女孩的心中,我相信它会慢慢地发芽、开花、结果。
(作者通联:福建省晋江市英林镇英埔中心小学五年级)
推荐理由
指导老师洪真真: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小作者的描述中,我们认识了两个节俭的老人家,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后代。小作者选择了生活中两件有代表意义的小事,向我们展示了两个老人的形象。文章首尾呼应,结构完整,语言优美流畅。
特约点评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教师进修学校谢招敏老师:习作紧紧围绕“传承节俭家风”这个中心,写得真实、有感染力,以下这几点做得特别好。
第一,选取典型材料,家风言传身教。为了体现文章的中心,可选择的材料实在太多了,小作者选择了两件有足够的代表性的事。第一件是爷爷用谆谆教诲,让“我”明白把剩饭倒掉是多么浪费。第二件是奶奶用从乡下带来的丑盆子装洗手水冲厕所,以这样的行为,教育“我”做个节水的好孩子。两件事,一件从言传的角度,一件从身教的角度,层次丰富,体现了“节俭家风需要传承”这个立意,很有说服力。
第二,首尾相互照应,叙事同中有变。小作者在开头写良好的家风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结尾强调了自己一定会将这种好家风传承下去的决心。正文部分,两件事的叙述有相同之处,都是由一个家中的生活现象(倒掉剩饭、搬家搬来丑盆子)引发爷爷、奶奶对自己的教育。两件事的叙述,也有不同之处,第一件事是顺叙,第二件事中却在顺叙中用上了补叙,这样的变化,改变了叙述的节奏,会更吸引读者。
第三,语言通俗生动,比喻引用贴切。本文的语言,通俗易懂,像“白花花的米宝”“怪浪费的”这样生活化的语言,让文章洋溢着生活的气息,也很有代入感。为了让事件更有说服力,小作者恰到好处地引用了李绅的《悯农》,还有开头结尾把节俭的家风进行了生动的比喻,营造了唯美的意境,都让文章更具可读性。
本文在标点断句、用词造句上还有略显稚嫩之处,建议小作者多推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