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一娴:此中有新意
发布时间:2023/4/24 14:39:14
恭王府的绿色长廊里,妈妈梳着两股小辨,身着淡红色底,深红色格子,略带俏皮的旗袍,倚靠在柱子上,给这古朴典雅的长廊增加了一些新意。
说起妈妈的那件旗袍,我脑海中便浮现出一个烟雨蒙蒙的午后。
那是2018年的暑假,我和爸爸妈妈又开启了一年一度的亲子游。那次我们游览的是江南古镇——西塘。那天下午游览时,突然滴滴答答下起了雨,雨水滴落在廊棚顶上,顺着檐口滴下来,形成一道长长的雨帘,正漫步青石板的我们临时躲进了路旁的一家店里。
进店,一股古色古香之气扑面而来。墙壁上、褐色的衣架上,一件件旗袍印入眼帘,这家店的旗袍比电影中的旗袍更增添了几分新意,布料的色彩、盘扣的位置、立领的设计,颇有几分传统加现代的感觉。
这可勾起了妈妈的兴趣。她转过头,对着正忙碌的老板娘道:“师傅,能麻烦您给我定制一件旗袍吗?”
老板娘是一位身着白色改良旗袍的女人,身上散发着优雅、宁静的气息。她拿出卷尺,给妈妈测量尺寸并记录下来。
三天后,约定取旗袍的日子终于到了。看着老板娘拿来的成品,我们都惊艳了:
那别致的立领,那粉色的盘扣,那短短的下摆,那深红的方格,竟那么富有民国风韵,整件旗袍虽富有传统之味,却散发出现代创新之意,令人不由自主地喜欢上它。
“可是,这件旗袍好像跟民国时代的旗袍有些不一样呀!”我小声嘀咕。打量着镜子里仿佛小了10岁的妈妈,我突然眼前一亮,“啊!我发现了,这件旗袍的裙摆和老板娘身上的一比,短了一截呀!”
“嗯。”一旁的爸爸看着镜子中焕然一新的妈妈,推了推眼镜,“此中有新意。”
“是啊,传统旗袍对女人体型要求较高,瘦的不显气场,胖的又有失修长的美感,而且长长的裙摆对快节奏的人来说不利索。而现在改良创新的旗袍,让瘦的显骨感美,胖的显圆润风韵!”看着自己的得意之作,老板娘脸上浮现出了自豪的笑容,“旗袍能够把女性的柔美展现出来。作为一个手艺人,在传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我们还要讲究推陈出新!”
……
“走啦!”妈妈的呼唤把我从回忆中猛然拉回现实。这个盛夏,我们一家来北京亲子游。恭王府的绿色长廊里,妈妈身穿着那年买的旗袍,脚上搭配一双刚买的老北京布鞋,悠然漫步。游客熙熙攘攘,不时投来一束束赞赏的目光。
我想,林微因的旗袍是端庄典雅的,张爱铃的旗袍是个性精致的,而我们现代的旗袍是富有新意的。旗袍从清朝走来,又在今日不断创新,它从未走远,只因,一代又一代传承人的努力。
这样的东方美怎能不迷住妈妈,不迷住中国人?
(作者通联:福建省连江县第三实验小学六年级)
推荐理由
指导老师李梅:首先,这篇文章选材有新意。小作者留心生活,能从妈妈身上的一件旗袍的传统服饰美为切入点,看出其背后手工艺人的传承和创新。其次,文章构思有新意。读本文犹如坐一台时光穿梭机,从北京恭王府游玩的镜头切换到江南水乡,最后又再切换到眼前北京恭王府,这种写法也给人一种电影的剪切拼接的错落感。再者,本文的细节描写非常细腻,无论是环境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等都非常生动,小作者不单是为写事而写事,还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老板娘的话语和结尾的议论更将本文的立意升华,使文章深刻,发人深思。
特约点评
福建省福安市教师进修学校杨伏旺老师:旗袍,是最显东方女性之美的服饰,在民国时期风靡一时,而在文化日渐多元的今天,旗袍也屡见不鲜。小作者独具慧眼,以此选材,令人耳目一新。本文有两个特点。
一是融知识介绍于事情叙述之中的写法。“布料的色彩、盘扣的位置、立领的设计,颇有几分传统加现代的感觉”“传统旗袍对女人体型要求较高,瘦的不显气场,胖的又有失修长的美感,而且长长的裙摆对快节奏的人来说不利索。而现在改良创新的旗袍,让瘦的显骨感美,胖的显圆润风韵”,这些句子都是一方面介绍旗袍独有的魅力,一方面又呈现在文章人物之口。这样的安排使文章连接自然,又让事情得以推进。
二是描写细致。如“恭王府的绿色长廊里,妈妈梳着两股小辨,身着淡红色底,深红色格子,略带俏皮的旗袍,倚靠在柱子上,给这古朴典雅的长廊增加了一些新意。”“那别致的立领,那粉色的盘扣,那短短的下摆,那深红的方格,竟那么富有民国风韵,整件旗袍虽富有传统之味,却散发出现代创新之意,令人不由自主地喜欢上它。”优雅的环境的描写,对旗袍的细致刻画,都让读者身临其境。
三是构思精巧妙。
本文以“此中有新意”为题,有一定的内涵,同时首尾呼应,尤其是篇末的点题,“我想,林微因的旗袍是端庄典雅的,张爱铃的旗袍是个性精致的,而我们现代的旗袍是富有新意的。旗袍从清朝走来,又在今日不断创新,它从未走远,只因,一代又一代传承人的努力”,既丰厚了文化意蕴,又升华了情感,值得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