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张伊岑:接力棒

发布时间:2023/4/24 14:41:16
厦门日报第20届读者节在东孚举行,踩高跷、捏面人、糖画……各种民俗活动把活动推向了高潮。
咚咚锵,咚咚锵……身穿汉服的我随着锣鼓的节奏踩着50厘米的高跷欢快地走着。突然,观众区中传来一个小姑娘的声音:“快看,这位小姐姐踩着这么高的高跷还能走,真厉害!”顿时我的心中十分高兴、自豪,心想:还好没有放弃这项活动。
还记得第一次到东孚街道民俗文化中心时,我一看到高跷,就心想:踩上这玩意儿走肯定神气,要不就学它吧!妈妈好像看穿了我的心思,问:“想学踩高跷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妈妈的话激起了我的好胜心,我坚定地说:“我就要学它!”当第一次踏上和腿一样长的高跷时,我因为重心不稳和大地来个亲密接触,膝盖都磕疼了。我想要放弃时,教练走过来,板着脸说:“遇到困难就气馁,我看你学什么也不会成功的,还想学踩高跷,趁早放弃吧!”这句话狠狠深深地击中我的内心,我又想起了跟妈妈许下的诺言,只好硬着头皮坚持下来。教练细心地对我讲解行走的技巧,我像刚学会走路的孩子一样,小心翼翼地迈出一步步。通过每个周末的练习,现在的我踩着高跷走路简直是如履平地。
表演结束后,教练接受了电视台的采访,我好奇地凑过去,只见他一脸严肃地说:“现在会踩高跷的老艺人们正在逐渐老去,几千年的传统民间习俗面临着失传的风险,幸好有这些孩子的加入,传承传统文化后继有人……”
那一刻,我忽然觉得脚下的高跷不仅仅只是两根半米长的木棍,更是前辈们给我们留下的无价之宝。“传承”这个词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
又到了一年招生季,看到一个小妹妹练习的时候,我的脑海中又浮现出自己第一次练习的画面。这时,不远处传来了哭声,原来是小妹妹摔了,“学踩高跷这么难,不想学了!”我扶起她,灵机一动学着教练的样子,板着脸说:“遇到困难就气馁,我看你学什么也不会成功的,还想学踩高跷,趁早放弃吧!”也许是我的话触动了她,只见小妹妹又一次颤巍巍地踩上了高跷……
(作者通联: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洪塘学校五年级)
 
推荐理由
指导老师陈珊民:本文取材于生活,真实而富有新意。通过小作者内心的一波三折可以看出她对于“传承”的理解逐渐发生变化。从一开始的好奇到学习中感到艰难而想放弃,再到获得成就感的喜悦,最后在“传承”的深刻理解中从学习者走向传承人,朴实的文字深深抓住读者的心。行文构思巧妙,跌宕起伏,读来耐人寻味。
 
特约点评
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岚城乡中心小学施云老师:如今越来越多的民俗传统文化融入孩子们的生活,小作者脚下的两根半米长的木棍撑起的是踩高跷的传统技艺,抹干眼泪的小妹妹又一次颤巍巍地踩上了高跷,两个孩子克服困难接过代代相传的接力棒,让我们看到传承的力量如此强大。全文选点铺开,一以贯之,衔接自然。
1.反复手法,彰显传承。文章运用反复的手法,教练的原话在不同时机出现了两次。当“我”第一次练习踩高跷膝盖磕疼想要放弃时,教练的一席话“遇到困难就气馁,我看你学什么也不会成功的,还想学踩高跷,趁早放弃吧”让“我”重新振作起来,当“我”看到练习踩高跷的小妹妹摔倒哭泣不想学时,“我”把教练的那席话送给了她,给了她触动。从“我”到小妹妹,同样的话语,同样的效果,这之间强调的是传承,而且这不仅是文化的传承,更是精神和意志力的传承。
2.一线穿珠,主题鲜明。文章构思巧妙,以“传承”为线,将不同的人和物贯穿在一起,或明或暗,有虚有实,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使文章起伏变化。如关于“我”克服困难学习踩高跷,参加表演赢得观众赞赏所表现的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是正面描写。教练接受电视台的采访时所说的关于传统文化后继有人的话属于侧面描写,表达的是传承的重要性。结尾处写“只见小妹妹又一次颤巍巍地踩上了高跷……”,这省略处给了读者遐想的空间,虽没有明确指出,其中的含义却不言而喻——传统文化的接力棒正在不断传递,由此可见小作者的写作功底。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