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叶淇文:执文明之灯,照和乐之境

发布时间:2023/11/7 12:04:25
时代之嬗变催生新境,万物之铺陈哺育文明。回溯千年,中华文明从刀耕火种中走来,历久弥新。但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不文明之风愈发盛行。面对此风气,我们应当劝人诫己,执文明之灯,照和乐之境。
借文明之光立德育人,蕴巧藏机自立风华。文明是使人类脱离野蛮状态的所有社会行为和自然行为构成的集合,家国情怀,敢于牺牲,求实创新……无一能够离开中华文明的供养而孤立存在。文明对于个体精神层面的雕铸作用,恰似文天祥所言“凛烈万古存”一般强劲绵长!承袭中华文明之教,我们读到从南湖红船上的明灯至巍巍井冈山的红旗,那里有无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谛听中华文明之音,我们听到袁老投身稻海碧波,钟南山院士无畏守护人民的铮铮誓言;眺望中华文明之形,我们看到科学家们求实探索终致“天问一号”成功着陆、“一带一路”走向美美与共的壮观画面。于此滔滔世间,中华文明犹如一泓清泉,悄无声息却不断润泽着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心田,为他们输送着前行的动力与勇气。
引他山之石补己之短,乘他之势夯实基础。西晋陈寿曾言:“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上下之益在能相济。”文明从来不能脱离社会、国家而单独存在,唯有以兼收并蓄,交流互鉴的姿态去传承与发展,包容之、笃行之,才能在历史长河中持续迸发、闪耀。“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今之华夏,“一带一路”绵延千里,大漠驼铃仍然伴着历史的风声悠悠作响。“瑞雪祥云”,北京冬奥用中式美学向世界诠释了中国文化与奥运文化的完美融合,向世人讲述了匠心独运的“东方故事”。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交流演绎的歌剧不仅从未谢幕,而且如火如荼。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取长补短,守正创新,这是兼收并蓄的最佳方式,也是交流互鉴的最好态度。唯如此,中国形象方能愈加丰盈,中国文明也会愈加突显。
目及时下,互联网时代发展迅速,在虚拟与现实的甬道间,撕破礼义廉耻外衣的不文明行为也频频发生。“伸腿霸座”“抢夺方向盘”“遛狗不拴绳”,还有那网络上无故伤人者、现实中大放厥词者……这一系列失“礼”少“德”的行为和现象,不仅冲击着人们对于国民素质的认知,更是扰乱了社会风气、污染了人们的精神家园。当这样的戾气充斥四周时,不禁令人思考,为何科技取得巨大进步,有些人的道德却沦丧到如此之境?我以为就是对文明的轻视!是内心善意的缺失!倘若尊重且自觉传承中华文明,倘若人人心存善念,何以至此?何以不能在他人面对霸凌时毅然伸出援助之手?何以不能阻止无礼缺德之事发生?
南北朝的萧纲曾留下不朽的箴言:“一善染心,万劫不朽,百灯旷照,千里通明。”是的,当点滴善意汇入文明大河时,一定会形成足够的力量去涤清风气,使人知晓善之可为,不善之可羞。我一直坚信,文明、理性始终是这个时代这个民族不变的底色!身为青年学子的我们,一定要在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上坚定前行!
以文明为灯,照和乐之境;以善心为屐,行文明之路。 “文明”二字,绝非仅在心中想、纸上作,必要知行合一,方可绵延与巩固。
   (作者通联:福建省建瓯第一中学高三)
 
推荐理由
指导老师魏椒萍:文章结构紧凑,衔接自然,语言丰富,可读性强。论述过程重点突出,引经据典的同时不忘关注当下时事,并对不良风气进行批判,给人以一定的警醒作用。文末点题,做到了首尾呼应。
特约点评
福建省福州第三中学滨海校区陈原老师:文章开门见山,指出当今社会的不正之风正是源于对中华文明的挖掘、传承之失。通篇阐述观点的同时,也呈现了中华文明硕果累累、有容乃大、与时俱进的特点。文章语言较为优美,例子引用得当,也能够结合一定的社会现象进行分析。
该文架构比较清晰,但对于面对不文明之风,应当“劝人诫己,执文明之灯,照和乐之境”的论述逻辑尚有提升之处,还应紧扣问题的解决来阐明。如第2、3段中,有强举例而弱辩证之嫌,概念的解读让位于华丽的举例、抒情,使得文明的“切口”过大,文明的滋养作用显得较为虚浮;将主体段落分布在中华文明之作用、中西文化之贯通,就不能很好地为下文解决现实问题做好论证上的铺垫。
第4段中,该生能够联系时事,举出“不文明之风”的具体表现,但单以“对文明的轻视”做概括就停留在了较浅的思考层面。这种不文明的现象是一贯有之,还是近年陡增?又是否能以“内心善意的缺失”一言以蔽之?很遗憾,文章未能进行较深的挖掘,给出的相应对策过于表面化。究竟是什么冲击了现代人的内心,阻塞了对中华文明的传承?又是否能简单地以“人人心存善念、伸出援助之手”来解决?若能给出更为有力、普适的行为建议,论述会更为丰满、扎实。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