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陈静:再遇高甲戏

发布时间:2023/11/7 12:20:17
离春节还有好几天,村里的大喇叭已在不遗余力地营造着过年气氛,这天忽然播报了一条重磅消息:“高甲戏团要来我村演出啦!”
这几年,村里各种文娱活动差不多停摆了,今年又开始热闹了起来。大家奔走相告,热切期待着那锣鼓喧天的日子再度到来。
正月的夜晚,寒风刺骨,冻得人直发抖,可这丝毫不影响大家看戏的热情。我和妹妹一吃完饭就抄起板凳往戏台赶去,那里已是人声鼎沸。“这不就是那久违了的年味吗?” 
妹妹小我七岁,记事以来何曾亲历过这灯光璀璨的大场面,她兴奋地喊道:“快开始了吗?快开始了吗?我还没有看过高甲戏耶!”这随口的一句话,却将我的思绪渐渐拉远。
小时候,村里每年都会请剧团来唱戏。年幼的我常常会被奶奶哄着跟去看戏,观众基本上都是奶奶的同龄人以及和我一般大的小孩。台上角落里的伴奏者多为中老年人,纯熟、专注、默契。一开始我还会被舞台上华美的服装和咿咿呀呀的腔调所吸引,可听着听着,强烈的困意便汹涌袭来,醒来时已经躺在家中的床上了。
稍大点时,村里请高甲戏团的频率明显减少。有了每听戏必瞌睡的经验后,我也不爱去听了。如有偶遇,也只是漫不经心地往戏台上下四顾张望,服装、腔调和乐器似乎都没有改变,台下的观众也依旧是那些爷爷奶奶。变化的是,剧组人员的两鬓添上了几分斑白,脸上也多了一些皱纹。
“哥哥,你好啊!”妹妹不知在和谁打招呼。我的思绪被迅速拉回。环顾四周,这才发现戏台下多了许多年轻的面孔。“奇怪,他们平时不都喜欢刷手机短视频吗?”正纳闷着,戏开场了。
今晚表演的剧目是《金钗记》。戏台不大,道具设计和音响效果却颇为震撼。只见一位俊俏书生水袖一甩,两手一摊,剑眉向上挑起:“鱼池内金丝鲤成双成对,水仙花藏螃蟹浮萍托龟。”逐渐上扬的闽南语调再配上略显夸张的表情和动作,逗得我们哄堂大笑,掌声雷动。我瞥向舞台一侧的乐器演奏区,在那些演奏者中,意外地发现了三位风华正茂的年轻人。悠扬的曲调从他们的指间流泻而出,配合着角色的情感和情节的进展。虽然他们隐在角落,但由内而外散发出的那份自信与热爱,令人移不开眼。
表演结束后,我按捺不住好奇,偷偷溜进了后台,正好遇上其中一位演奏者。“你好,可不可以问你演了多少场戏?”我主动上前搭话。他先是一愣,然后笑着说:“我去年刚毕业,工作不久,表演场次还不多。”我又大着胆子继续问:“那你为什么选择高甲戏啊?这种地方戏好像演出机会不多,观众也比较局限。”他转了转手中的洞箫,朗声说道:“因为喜欢嘛,年轻人对古老剧种认识不多,我希望改变一下。你看刚才的演出有一些和以前不一样的地方吧?那是我们给的建议。”他笑了笑,眼里发着光。
这番话让我的心里“咯噔”了一下。小时不懂高甲戏,只知它是逢年过节时用来增添节日气氛的民间戏剧,缓慢的情节、老调的唱词、程式化的表演总叫人提不起兴趣;如今再遇高甲戏,我却惊喜地发现,它在经典曲目、民乐的演绎中加了很多创新。更加传神的动作、更加紧凑的节奏,还有那充满生活气息的口语以及和观众互动的一些设计,既不改其本色,又赋予了新的趣味与活力。一切变化,一定是“高甲人”在反复思考后做出的有益探索。
文化的传承从来都不该只在博物馆里,更不该任其在时代浪潮中被冲刷被淘汰,而后只是一声叹息。传承,应该渗透在寻常生活中,应该有生生不息的接力群体。当我看到年轻人正在用充满创意的形式让古老文化焕发生机,让它们更好地走进新时代,不由得心潮澎湃,我也愿意成为其中一分子。 
“正确的道路是这样,吸取你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的确,传承就是上一代人倾心传递,下一代人诚心接续。致敬那些在热爱中活泼的、用力前行的传承者们!
(作者通联:福建省惠安第三中学高二)
 
推荐理由
指导老师郭亚崴:泉州高甲戏闻名遐迩,这一古老剧种在本土能长盛不衰,原因耐人寻味。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泉州人,作者感受更加深切。文章于叙事和议论之间衔接自然,不突兀不牵强;引用贴切,升华部分有哲理意味。
特约点评
福建省福州第三中学滨海校区陈原老师:“渠清如许有源头,识得庐山真面目。”泱泱大国文化,传承是永久的母题。立于琳琅的文化之林,作者以家乡文化为切入,从闽南高甲戏的今昔变化入笔,定题小巧,视角新颖。文化的传承从来都不该只在博物馆里进行,文章再现了一段“寻常生活中的传承”,主题鲜明,立片言以居要,给读者留下久久回想。
作者具有较强的驾驭素材能力,看似一些平常小事,却文短意长,寓意隽永,思路所到之处就是行文所到之处。结构也甚是精巧,开篇在春节氛围下展开,为后文高甲戏的描写蓄笔;以妹妹对高甲戏的惊叹转入对往事的回眸,又从妹妹的问好声中回归现实——现实里戏台下的年轻观众、戏场上风华正茂的演奏者,无一不预示着文化的传承与力量。文章虚实交织,双线并行,而贯穿其中的始终是对高甲戏传承的理解,层层入题,逻辑严密。
“曲苑通幽词,文从言意美。”文章语言有种散文化的诗意,读来淡远清逸。笔触细腻,也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作者的内心情感,做到了言以意先,言随意遣!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