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唐梦瑾:中国智慧,人类之光

发布时间:2023/11/7 12:38:45
人类生存与发展需要智慧,仅靠本能获得持续生存发展的时代早已过去。几千年来,世界各民族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贡献了诸多智慧,中华民族更是贡献了不一般的智慧。今天,人类发展已经到了全新的时代,需要世界各民族继续贡献自己的智慧,更需要中华民族加以积极促进。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是中华民族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两千多年前,儒家经典中就有“弋不射宿”“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的记载,因为他们懂得围捕猎取要有度的道理。孟子也说:“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现代人在秋末冬初时,会把高处枝头的果子留给鸟雀,让它们有食物过冬,得以活命,从而保持自然界生态系统食物链的完整性和多样性。而当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发展理念,更是提醒我们必须保持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和谐发展。唯其如此,人类才能获得大自然长久的恩泽与赐予。这样的理念,可谓是最为亮丽、最为华彩的人类智慧之光。
人与人是和谐共生的,这是中华民族人与人相处的最高智慧。“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此句意为君子应效法天,自立自强,刚毅坚持,永不停息;还应效法大地,能容载万物,故要增厚美德。当下,世界的发展,何尝不需要“自强不息”?不需要“厚德载物”?孔子主张“仁者爱人”,主张“忠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以大爱之心来关照人类社会,以大道之理来呵护世人。试想,我们若能与他人互相理解,互相成全,互相扶持,那么人与人之间就会和谐,生活就会愉快,世界自然就会变得文明,且有光明的前途。仔细审视当下的世界,中华民族的智慧难道不是对抗冲突、超越丛林法则的良方吗?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华智慧可以帮助人们建立起真正有价值的人生。一直以来,我们自己这样做;从此以后,我们为人类社会这样做。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是中华民族处理不同文明之间关系的智慧。每种文明、每个国家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美,我们可以欣赏其他文明、其他国家的美,同时,我们自己也在创造美,创造和谐。只有这样,世界才是赏心悦目的,才能称得上“美美与共”。中华民族以儒道互补为主体的文明具有巨大的包容性,儒家讲求“难为而为之”,鼓励我们昂扬奋发,积极作为;道家主张“利万物而不争”,有容乃大,提醒我们不要陷于名利之中,于沉静中愈发开阔。在当今全球一体化的潮流之下,中华文明的智慧又有了更好的呈现。“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的提出和践行,则给许多国家带来了新的活力与机遇,也让世界变得越来越美好。
“人之初,性本善。”“求逞于人,不可;与人同欲,尽济。”“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这些闪闪发光的中华民族的智慧之语,一定会将众人前进的路照得耀眼通明。而走在路上的人们,也会因此明白人生的意义,同时在自己成为一道光时,去积极照亮别人,一同在世界闪耀。
(作者通联:河南省鹤壁市综合高中高一)
 
推荐理由
指导老师唐爱芳:该文立意高远,思路开阔,从中国智慧对人类的贡献进行构思,纵横古今,论证有力。具体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三个方面进行论证,逐层递升,给人启发。标题紧扣主旨,简洁凝练。
特约点评
福建省莆田第十中学陈伟海老师:本文有三个亮点:论题大气应时,论证纵横有序,语言灵活准确。
一、论题大气应时
作文开篇从历史到未来的角度阐释了智慧在人类发展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起笔大气;主体部分从人与自然、人与人、不同文明之间的三种关系论述了中国智慧的贡献,传达了中国尊重每一种文明,也包容每一种文化,愿意与各种文明携手同行,共创未来之意。结尾强调了中国智慧的当代意义与普世价值。全文能以时代青年的视角探讨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以及中国影响,给人大气磅礴之感。
二、论证纵横有序
文章运用了总分总结构,且分处既有并列又有递进。并列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人是和谐共生的”两处,递进则在“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处。作者善于观察社会,留意生活,并将生活智慧融入行文之中,经典素材信手拈来,引用论证、事实论证、道理论证等论证方法的运用,或直接引用,或铺陈排比,都增加了说理的深度以及文章的可信度。
三、语言灵活准确
文章中“弋不射宿”“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等名言名句的恰当使用,反问句、陈述句、长句、短句等句式交替使用,文白相间,自然通达,有力论证观点的同时也使文章呈现典雅灵动之特色。
当然,论证方法若能再丰富些,主体段落衔接再连贯些就更好了。而且 ,“唯其如此”“最”等词语的使用也给人一种过于绝对之感。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