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韵荞:天地间第一等人
发布时间:2023/11/7 16:18:51梁启超说:“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这里所说的第一等人,大多平凡而又伟大。岁月的光芒洒在他们曲躬的脊背上,幻出漫天的星汉灿烂。
智者虑,能者劳,勤劳方得谷满仓。
“禾下乘凉非痴梦,稻香千里哺华夏。”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任由青丝转白发,喜看稻菽千重浪。袁隆平用一生耕耘,换得无上荣光。大学毕业后,他放弃了都市的繁华,踌躇满志地走向农村的田间地头,几十年如一日,躬耕不辍,孜孜前行,始终劳作于农田第一线。他坚守“知识农民”的本色,率领科研团队,只为实现在当时那个条件下几乎遥不可及的梦想——让中国人民吃饱饭。我曾无数次想象着一个温馨的画面,“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他,蹲在田间地头,捧起沉甸甸的稻穗,仔细端详。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上天给予勤劳者最丰厚的馈赠,则是稻米满仓。在我心中,德才兼备的袁院士啊,就是天地间第一等人!我怀着最大的敬意崇仰他。
三尺讲台育桃李,一支粉笔写春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随着年岁的增长,认知的提升,我渐渐明白,教师的劳动比其他生产劳动要复杂得多!这个活儿不轻松!做一名教师有太多不容易。我们只看到他们短短的一节课,却不知他们为了这四十五分钟而精心备课;我们只看到他们中午趴在办公桌上小憩片刻,却不知他们为了批改作业而奋战深宵。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就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人。”日夜操劳,勤耕不辍,他们干的是地地道道的良心活儿。在我心中,辛勤的园丁啊,就是天地间第一等人!我奉上最美的赞颂。
攻坚克难谋奋进,架桥铺路利后世。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当世界惊叹中国成为“基建狂魔”的时候,我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古语有言,修路铺桥,广利大众,功德无量。烈日下的挥洒汗水,主缆上的飞檐走壁,桥塔中的来回穿梭,测量,浇注,加固,铺装……焊花飞溅,机器轰鸣,人头攒动,热火朝天。他们用辛勤的汗水,铸就一个个杰作:世界第一高桥——北盘江大桥,世界最长高铁桥——丹昆特大桥,世界最长的海底沉管隧道——港珠澳大桥……每一道严谨认真的工序,都是基建者最坚实的脚印,每一座腾空而起的彩虹般的桥梁,都是最闪亮的勋章。在我心中,架桥铺路的工人啊,就是天地间第一等人!我致以最诚挚的赞誉。
当然,我还想到边防战士、快递小哥、环卫工人、驻村干部……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那就是“劳动者”。钱德苍曾说:“百尺竿头立不难,一勤天下无难事。”劳动者平凡而不平庸。敬业,乐业,把劳作做得圆满,就是第一等人。
谨以此文,献上我的赞歌。
(作者通联:福建省福州第八中学初三)
推荐理由
指导老师王命勇:文章紧扣文题,立意鲜明,运用翔实的材料展开论述,抒发真挚的情感。作者指出劳动者为“天地间第一等人”,表达对劳动者由衷的赞美之情。标题新颖大气,有吸引力。开篇以名言导入,照应标题,支撑了中心观点。巧置路标式句子,领起主要事例,分而论之,层次分明,结构严谨。运用点例法架构主体,所选事例点面结合,典型有力。语言洗练,生动形象。描述袁隆平田间端详稻穗、基建工人劳作场面等,刻画个体或群体的形象,很有画面感,增强了感染力。
特约点评
福建省南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张容秀老师:爱给了我们归属感,事业给了我们价值感。芸芸众生皆是凡人,但坚持在平凡的岗位上,恪尽职守、不忘初心,我们因此变得不平凡。正如卢梭所言:“劳动是社会中每个人不可避免的义务。”也正是我们所从事的劳动让我们变得熠熠生辉。小作者以梁启超先生在《敬业与乐业》一文中提及的“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为切入点,详细地列举了袁隆平院士、教师、架桥铺路的工人等人的事迹,首尾呼应地得出了“敬业,乐业,把劳作做得圆满,就是第一等人”的人生哲理。
值得借鉴之处:
一、首尾呼应,紧扣题旨
文章开门见山地引用了梁启超先生的话,点明何为“天地间第一等人”,继而详写了三类事例,期间用“我怀着最大的敬意崇仰他”“我奉上最美的赞颂”“我致以最诚挚的赞誉”将“第一等人”这一观点贯穿全文,最后以“敬业,乐业,把劳作做得圆满,就是第一等人”照应开头,呼应题目,收束全文,使文章结构井然有序。
二、对偶过渡,简洁自然
第2段“智者虑,能者劳,勤劳方得谷满仓”、第4段“三尺讲台育桃李,一支粉笔写春秋”、第6段“攻坚克难谋奋进,架桥铺路利后世”巧用对偶过渡,简洁贴切。独立成段的方式既一目了然,吸引读者的眼球,又紧扣题旨,使文章结构清晰。
三、事例翔实,文采斐然
列举的事例真实典型,我们耳熟能详,甚至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对所举例子了如指掌,每个例子开头以名言诗句引出,其间再适当地加入名言诗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如“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教师就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