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浬:小树叶吹出大传承
发布时间:2023/11/8 14:04:51
树叶是大自然赋予人间的一抹绿意,也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天然乐器。
一节音乐课上,音乐老师为同学们表演了树叶吹奏。只见她手拿一片普普通通的榕树叶,放在嘴边,轻轻吹着,一个个音符就从叶片上跳跃出来,那么柔美,那么欢快。
我被那声音深深地迷住了,这是多么独特的乐器呀。老师说,树叶吹奏是一门已有三千多年历史的古老技艺,而且还被列为福建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老师还说,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报名参加树叶吹奏社团,学校聘请非遗传承人邱少春老师担任指导老师。我欣喜若狂,马上报了名,恨不得马上就开始学。
第一节课,我信心十足:不就是小小的一片树叶吗?吹起来肯定特别简单。当我拿到叶子后,就迫不及待地尝试着吹起来,可是试了一次又一次,都没有吹出声音,气流却呛得嗓子发痒。我鼓起腮帮子,憋足了气,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拼命吹,树叶终于发出了一个难听的声音:卟——
“这是谁放屁的声音?”一个男生怪声怪气地说。同学们都哈哈大笑起来。
邱老师告诉我们:“要学会和叶子交朋友,摸清叶子的性情,它才不会和你作对。”还要和叶子交朋友?原来吹叶子根本没有我想的那么简单。
回家后,我闷闷不乐,像泄了气的皮球。妈妈好像看透了我的心思,对我说:“不怕百战失利,就怕灰心丧气。坚持,就会有收获。”在妈妈的鼓励下,我下定决心,每天都要努力练习吹树叶。
功夫不负有心人。不久我终于可以吹出音符了。慢慢地,我又学会了吹各种曲子。一天,老师告诉我们,下个月就要去社区参加演出了,请做好准备。
演出时,我信心满满地走上台,深吸了一口气,默默地对自己说:“加油,我一定能行!”我把树叶放在嘴边,嘴唇紧贴着叶片,开始吹奏,在柔美的声音中,我仿佛走进了荷塘月色的美景中……
学习树叶吹奏不但让我学会了一项非遗技艺,也坚定了我的信心和勇气。我坚信:只要不断勤学苦练,将来我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非遗传承人。
(作者通联:福建省连江县教师进修学校第二附属小学三年级)
推荐理由
指导老师郑承芳:树叶吹奏这个题材新颖,能引发读者兴趣。小作者把自己学习树叶吹奏的过程写得很有条理,描述了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成功的喜悦,并能写出自己的心情变化,令人体会到学习技艺的艰辛。
特约点评
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实验小学冯世学老师:这篇习作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学习。
一、题目很特别。参加吹奏社团,吹奏笛子、葫芦丝、小号等乐器是常有的事,可是吹奏树叶的确非常少见。小小的树叶随处可见,没想到它还是天然的乐器,没想到树叶吹奏还被列为福建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没想到小作者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非遗传承人。题目“小树叶吹出大传承”用一对反义词,把“小树叶”与“大传承”这两个貌似毫无关联的事物联系在一起,这种特别的取题目方法,是值得同学们借鉴的。
二、过程很完整。从“我”被音乐老师的树叶吹奏深深地迷住,到“我”报名参加树叶吹奏社团,到“我”信心十足地练习,到失败后像泄了气的皮球,再到在妈妈的鼓励下重拾信心,努力练习,终于学会了,最后到参加演出获得成功。这个过程叙述得条理清晰,而且非常完整、具体。
三、心理很真实。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在学习树叶吹奏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从开始时的“欣喜若狂”“信心十足”,到遇到挫折后的“闷闷不乐”,再到参加演出时“信心满满”,真实地表达了“我”在每个阶段的心理活动,能让读者产生心理的共鸣。
四、中心很明确。本文写了“我”练习树叶吹奏这件事,在篇末点题,表达了“只要不断勤学苦练,将来我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非遗传承人”这样的情感,中心很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