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梓瑶:桂花酿浸没幸福甜
发布时间:2023/11/17 9:46:54阿嫲(我奶奶)坐在桂花树下的摇椅上,一口一口细细品着桂花酿,她的眼里闪着光,嘴角扬起一抹甜甜的笑,脸上的皱纹堆出花的模样。
当桂花树种下的那一刻,便是爷爷信守诺言的开始。
阿嫲年轻时最喜欢的就是桂花。她结婚时,爷爷除了送来和别人家一样的几袋大米做聘礼之外,还特意为她种下几棵桂花树。这让阿嫲倍感受到重视的幸福。
又是一年桂花开。阿嫲的朋友带了一瓶桂花酿给她。她轻抿一口,嘴角立即上扬,赞不绝口地说:“这个味儿好,晚上老头子回来了让他也尝尝。”她把桂花酿收进袋子里头,小心翼翼地放入冰箱。
我看着冰箱里头的桂花酿,好奇地想尝一点。怎料开盖时手滑不小心打翻在地上了,我看着一地的玻璃碴和流淌的浆液不知所措。屋里头正在睡觉的阿嫲被惊醒了。她小跑着出来,先是愣了一下,而后说了句:“笨手笨脚的,有没有伤着啊?一瓶桂花酿而已啦,人没事吧?”她再三确认我没事后才开始收拾残局。
可我无法释怀。
门外夕阳早已归去,月亮的清辉均匀地洒在门口的井水上,淡淡的桂花香萦绕在我的心绪中。刚从菜田里回来的爷爷身上带着泥,走到我跟前,蹲在我旁边,看着我笑着说道:“阿妹啊,干吗一个人坐这啊?外头冷,进屋吧!”我神情恍惚,怔怔地“啊”了一声。爷爷侧着头,看着我试探地问:“怎么啦?”我支支吾吾地把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
爷爷的那句“没事,我们家有的是桂花,再酿一个呗”把我从复杂的心绪中拉出来。在星月交辉下,爷爷搭着我的肩把我带进屋。
清晨微黄的日光射进屋内,屋外沉淀一晚的花香扑鼻而来。
爷爷熟练地采着桂花,金黄色的小花落在他的头发上、衣服上。他的身上散发出淡淡芳香。回家后,爷爷一番清洗、晾晒、加料,最后放入小坛子里密封发酵。
此后的每一天,我都跑到坛子前看看,心里满是着急和期待,像一位守护幸福的使者,守望着桂花酿的成长。
经过漫长的等待之后,爷爷小心翼翼地将坛子捧到桌子上,打开盖子,一股浓浓香气迎面扑来。爷爷给阿嫲倒了满满一杯桂花酿。
阿嬷坐在桂花树下的摇椅上,慢慢品着,幸福在她脸上流淌着。
(作者通联:福建省安溪县凤城中学初三)
推荐理由
指导老师梁艺娇:很多人在小作者这样的年纪是难以体会“幸福”二字的真正内涵的。本文作者竟能借着桂花酿找到、感受到爷爷奶奶的长情,把“幸福”生活化,这很能打动人。文章有不少景物描写,让“桂花”串起全文,使之结构紧凑,又让花香渲染温馨浪漫的氛围,构思极为巧妙。
特约点评
福建省龙岩市高级中学杨萍老师:本文以桂花为线索书写幸福,构思巧妙,因为桂花和幸福一样又香又甜,这使读者对幸福有了具体的认识,在《紫藤萝瀑布》《爱莲说》等文章里我们都学过这种托物言志的写法,可以多用。作者赋予桂花多重含义,爷爷奶奶间的爱情,祖孙间的亲情,都融合在一起,更加吸引读者。
托物言志固然好,但是如果只是简单的托物言志,吸引力也不够。于是作者又通过写一件具体的事来表现情感的融合,在情节上下了功夫:首先是写爷爷奶奶的桂花情结,再写“我”对桂花酿的好奇,却不小心摔坏了桂花酿,使情节有了波澜。奶奶不但没有生气、伤心,反而很关心“我”。“我”却无法释怀,这又被爷爷看出来了,他带着“我”做了桂花酿。爷爷奶奶都这么爱护“我”,还带“我”做桂花酿,亲情和爱情就这么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情节设计高妙。
此外,文章的语言简约清新,又有如桂花馥郁、淡雅的清香,让人沉醉。本文唯一的缺憾在于题目,“桂花酿浸没幸福甜”稍显冗长,建议改得简约一些,比如“桂花酿·幸福甜”,言简意赅,余味悠长。文题是文章的眼睛,建议多花点时间斟酌,定能使文章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