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瀚韬:秋时桂花雨,羹汤人间福
发布时间:2023/11/17 9:49:00“桂花羹,人间福。”这句话在家乡大街小巷中代代相传,每当羹汤入喉,幸福的味道便在心中蔓延。
十月,崎岖山路的两旁尽是桂花盛开。
我轻叩柴扉,屋内却是空荡寂寞,不用想,外婆定是背着竹筐,戴着斗笠,上山采桂花了。秋雨绵绵,从绿瓦红檐滴落,冷得很。“妈,您怎么又上那山采桂花去了?本来身子骨就不好,小心点!”母亲的声音回荡在雨中。“这不孩子爱吃吗?我这都一把老身子骨了,为他弄点什么也值得!他平安就够了!”电话另一头传来洪亮的回应声和宠爱的笑,忧愁却在我心中荡漾。
山路陡且高,仰望其间,那孤寂的身影却暖着我的心。外婆粗糙的双手小心翼翼地采着淡黄的桂花,再将桂花款款放进竹筐中,时不时转身看看有没有被雨淋湿了,全然没有发现雨水早已浸透了衣裳。霎时间,滚烫的泪水悄然浸润了眼眶,淌进了心中。
外婆步履蹒跚,慢慢地从雨中走来,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脸上绽开的皱纹恰似金秋盛开的菊花,清新淡雅。她拿出钥匙,只见她颤抖着手,却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说:“看啥呢?快进去啊。”外婆笑盈盈地招呼我,我赶忙搀着她,心中的泪化作了一股暖流。
我坐在椅子上,仔细端详外婆在厨房忙碌的身影。她先舀了碗清澈的山泉水,倒入锅中,一点点撒下白糖与桂花。氤氲的桂花香直击我的内心深处。
犹记得,与旧时玩伴在田野中嬉戏玩耍,汗流浃背,风一吹,我感冒了。咳,咳,咳!咳嗽声刺耳,外婆担心我不会吃那苦药,便煮了碗桂花羹。她用散着隐隐暗香的木勺把桂花羹喂入我的口中……
幸福的暖流在我体内横冲直撞,暖了身。我拿起木勺一口一口地喝着,她在一旁叮嘱着我:“慢点儿,慢点儿。”她笑着,脸上虽布满皱纹却似孩子般稚嫩而纯真。人间烟火在冰冷的寒气中弥漫开,温暖而幸福。
一碗桂花羹,甜上心头。夜凉如水,金秋的明月皎洁,屋内的幸福顺着香甜的气儿爬上了眼角,落到了桂花羹中,久久也不散去。
我落笔迟迟,泪花晶莹间感悟到了“秋时桂花雨,羹汤人间福”。
(作者通联: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三牧中学初二)
推荐理由
指导老师吴文淋:“秋时桂花雨,羹汤人间福。”文章层次清晰,以“桂花”为线索,巧用倒叙的方式,娓娓道出了年迈的外婆为“我”在雨中采桂花、熬桂花羹以及“我”喝桂花羹的一段动人的往事。作者运用生动细腻的语言刻画了外婆的一系列典型事例和细节描写,自然地流露出了作者铭刻在心的幸福感受,突出了“幸福”这一主旨,读起来流畅通顺,富有感染力,韵味悠长。
特约点评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康秋实老师:幸福是人们对自己理想的生活感到满足的主观感受,因此“幸福”主题的作文要写得出彩,关键在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而且是个性化的真情实感。这篇习作,至少给同学们提供了两条值得借鉴的经验。
一、写小事,用细节传神
小作者选取“一碗桂花羹”作为素材,通过“采花”—“调羹”—“尝羹”的叙写,表现外婆的慈爱和小作者“温暖而幸福”的感受。感动读者的关键在于能否引起读者的共鸣。文中“步履蹒跚”“粗糙的手”“绽开的皱纹”“氤氲的桂花香”等细节让读者身临其境,富有感染力。列夫·托尔斯泰说:“艺术起于至微。”“至微”,就是诸如此类显示人情美人性美之细节。欲令文章感人,其秘诀就是:选取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用细节展现生活之美。
二、写自我,用真情感人
很多同学提笔作文,往往只顾着外部的客观描述,不懂得在描述中插入自己的内心感受。小作者显然深谙其道。“我轻叩柴扉,屋内却是空荡寂寞”蕴含着愧疚,“电话另一头传来洪亮的回应声和宠爱的笑,忧愁却在我心中荡漾”蕴含着担心,“霎时间,滚烫的泪水悄然浸润了眼眶,淌进了心中”蕴含着感动,“氤氲的桂花香直击我的内心深处”“人间烟火在冰冷的寒气中弥漫开,温暖而幸福”饱含着幸福的感受。这些句子,都是在客观描述中插入自己的真实感受,让读者体会到被爱和幸福紧紧包围的感觉。古人说:“写形不难,写心惟难也。”正因为“写心惟难”,才足见抒写自己的内心感受是多么重要。而同学们写作文时,往往习惯于把目光投向所见、所闻,往往忽略了“我”的所思、所感、所悟,这大概就是造成文章平淡空泛的主要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