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林宸慧:怀抱琵琶塞外赴 心系家国终不悔

发布时间:2023/11/17 9:50:08

何以幸福?回顾两千多年前的大汉朝,一位奇女子为我们缓缓揭开了答案……

红日西沉,映红了长安城下数枝寒梅。宫殿很雄伟,一层厚雪盖住了它的辉煌,却又平添几分沧桑。正是一月天时。

一列奢华艳丽的车队缓缓驶出了城。马蹄踏着白雪,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除此之外,再没听见任何声响。

你一袭红衣,坐在那乘最豪华的大车里。你的手轻拂过那把最爱的琵琶。回首那皇城,已在萧萧风声中愈发渺小。刹那间,顿感天地苍茫。不知为何,宫中奢靡腐败的一切蓦地涌上心头:进宫后的每一夜都是含泪而眠,因为孤独;每一秒都心惊胆战,因为猜忌。你受够了宫廷中的丝竹乱耳,你对那些阿谀之辞更是嗤之以鼻。

你是那样的孤傲高冷,却又不乏笑对生活的乐观与勇气。面对毛延寿们的剥削,你坚定自我,把生活过成了你想要的模样……

夕阳的金光被声声马蹄踏碎,斑驳洒在这条古道上,古道的一头是你曾经住过的家。你又一次朝那里看去,无意间发现薄暮中的宫殿竟然那么美丽。可是现在,你不再属于那里,而那里的幸福也不再属于你啦。一声长叹,你闭起了眼睛。你想起了那个春日的傍晚,撑一叶舟,你和姊妹们泛舟湖上,徜徉,歌唱,嬉戏,是你,把手放进被落日揉碎的碧波之中,那种清凉惬意的幸福之感,至今流淌指尖,难以忘怀。“昭君姊姊,看,那儿有燕子!”耳畔传来这记忆中的一声呼喊,你睁开了眼,却哪里有什么燕子了?

泪水充盈了眼眶,身后的城池成为幻影。“我还能再回来吗?”你在心底一遍遍地大声呐喊质问。

蓦地,你听见了一声驼铃,抬眼望去,一峰峰骆驼屹立在大漠之巅。炊烟袅袅地飘,一如《诗经》里的韵律,悠远绵长,弥散在了晚霞里。原来塞外的大漠也可以这么美!你仿佛看到了牧人驱犊,猎马带禽,在辽远无垠的草原上渐行渐远;听到了鹰划破苍穹的啸声,是直爽而真诚的呼唤。你转念,去到那里,是为了和亲,为了民族和睦,为了大汉千家万户的幸福!你点了点头,秀眉一扬,相信吧,在那里你会幸福。

花开花落,花落花开。十数载的光阴,你的鬓边终也见了白发。此刻的你,很幸福,因为你知道,你挽回了无数将军白发征夫泪的局面,你结束了多少少妇城南欲断肠的悲剧!

昭君啊昭君,不朽的昭君!你怀抱琵琶塞外赴,心系家国终不悔。你,一定是幸福的!

何以幸福,是以幸福。昭君出塞,以巾帼不让须眉的胸襟,成就了大汉万千人民的幸福。两千年,沧海桑田。如今,吾辈正当年少,当以吾辈之胸襟,铸就中华之幸福梦!

(作者通联:福建省福州市第十一中学初二)

 

推荐理由

指导老师原晶晶:磅礴!大气!读罢掩卷,涌上脑海的就是这两个词。作者撇开小家小我不谈,转而谈家国情怀。而家国情怀,作者是借助了历史人物王昭君来呈现。小作者喜好古典文学,在字里行间,从措辞到场景的描写,处处流淌着古典的意蕴。这样的意境营造跟本文的选材很好地契合在了一起。

开篇以一问句——“何以幸福?”点题,引出下文。篇末以“是以幸福”作答,照应点题,呼应前文。文中三次点到“幸福”。一次是回忆少女时期,在家乡与姊妹们泛舟游湖的幸福时光;一次是去往匈奴和亲的路上,昭君相信自己能换回大汉人民的幸福;还有一次,是昭君出塞多年,回首往昔,为自己撑起了大汉百姓的平安幸福而欣慰。

结尾,小作者再次把本文的情怀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不只是歌颂历史人物,同时也表达出了当代有为青年为中国的幸福梦而拼搏奋斗的志向。历史人物因为当代人的书写而再度鲜活,当代人也在先人的精神中不断汲取奋进的力量。舍小家为大家的幸福观,正是新时代的青少年都应该学习借鉴的。

特约点评

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国欢镇中学姚琦男老师:作者开篇用问句迅速抓住读者的眼球,奇女子是谁?她又奇在哪里?带着疑问,我们跟着作者走进两千年前的汉朝去寻找幸福的答案。长安城里白雪红梅相映衬,昭君奔赴和亲之旅。文章此处插叙了昭君回忆与姊妹春日游湖、轻松泛舟的欢乐时光的生活片段,反衬她的孤独落寞与不舍。“身后的城池成为幻影”,回到现实,眼前是远赴西疆的漫漫长路,此时王昭君是悲是喜?她幸福吗?十数载的光阴里边境免于战乱,这位奇女子用个人幸福换取国泰民安,国家的幸福和个人的幸福已经融为一体了。她是幸福的,她的心中充满大爱,她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她用家国情怀诠释了幸福的含义。结尾,作者对开篇的“何以幸福?”给出答案,呼吁年轻一代应当勇于担当,去承担铸就民族幸福的重任,升华了主题,富有时代意义。

作者用第二人称叙事,拉近了读者和主人公的距离,让人身临其境,似乎在与人物对话,也更能体会主人公王昭君的心境。

文章画面唯美,颇具古风,诗句信手拈来巧妙化用,有王绩《野望》的“牧人驱犊”“猎马带禽”,刘禹锡《陋室铭》的“丝竹乱耳”,范仲淹《渔家傲·秋思》的“将军白发征夫泪”,高适《燕歌行》的“城南欲断肠”,文采斐然。

建议文章可多描写塞外的奇寒艰难,与长安城的繁华舒适构成对比,可使人物的形象更饱满。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