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博杰:胜利的丝带
发布时间:2023/11/17 9:58:40“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远远飘来的歌声,以示初一同学的军训又开始了。我漫步在校园当中,听着这首对我们班意义非凡的拔河歌,思绪飘回了与团结结缘的那段难忘时光。
“下周三,我们学校要举办拔河比赛,大家趁傍晚多加练习。”班主任话音刚落,全班立马沸腾起来。
五月的夕阳红得那么淘气可爱,我们准时来到操场,老师拿着一卷粗糙的拔河绳,对我们说:“首先,我们拔河得知道它的基本规则和注意事项……”有的同学早已跃跃欲试,显露出满脸的不耐烦。老师展开绳子,铺在跑道上,把我们分成两队进行练习,他先让我们两队较量一下,一位同学嘟囔着:“拔河有什么难的?一直拉就好了,还用练习吗?”一旁的同学也想说几句,却欲言又止。第一场较量开始了,我们使劲地拉着绳子,可手生疼不说,因为大家用力方向不一致,两边同学都摔了个“仰天笑”。拍着自己屁股上的尘土,揉着自己生疼的手掌,我们沮丧极了。看到这一幕,老师语重心长地说:“我相信大家都观察过蚂蚁,一只蚂蚁最多只能搬起比自己重四倍的东西,可是一群蚂蚁,却可以搬起比自己重量重五千倍的东西。人也是如此,我们只有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我们才能发挥出真正的力量,胜利的丝带才能偏向我们!”老师朴实的话语打动人心,我们都被深深地触动了,瞬间端正了态度。
没有人再抱怨,也没人再偷懒,我们按照老师教授的要领,每天傍晚来到操场,坚持练习。累的时候,我们都会唱起“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这首歌,这首歌已经成为我们的班歌。
很快就到了比赛那天——这次,是我们与其他班的较量,鲜红的跑道上,站着两支队伍,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坚毅的神情。
“起绳。”我迅速提起拔河绳,紧张感弥漫在空气里,笼罩着我们每个人,有点让人喘不过气。看着对面个个人高马大的同学,我心想:他们在身材上压我们一筹,但我们的气势不能输。
我们商量着对策,采用左右交叉的队形一一排列开去,比赛还未开始,绳子就绷得紧紧的。
只听尖锐的哨声响彻云霄,比赛开始。
我扎紧马步,尽力将重心往后压。“一二一!一二一!”僵持了一段时间,我们慢慢有了优势,胜利的喜悦慢慢爬上我的心头,猝不及防间,一位同学滑倒了,绳子突然向前方抽了一下,我们前排也险些摔倒,胜利的丝带不舍地远去。冷汗密布在我的额头上,后排同学咬紧牙关,奋力支撑着,那几位险些摔倒的同学立即站稳,投入战斗,并且更加出力。
比赛逐渐进入白热化阶段,黄色的丝带在中线徘徊不定。突然,我的耳畔再次响起了“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这首歌。原来是我们班的啦啦队唱起来了。听到这熟悉的歌声,我们顿时士气大增,都心领神会,心好像聚在一起,彼此都知道了对方的想法,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我们同时在最后一个“一”发力,胜利的丝带逐步向我们靠近。
我们每一个人都摒着一口气,鞋底在高强度的摩擦中早已发烫,鞋底上深深染上了跑道的颜色,脸上手上青筋暴起,宛如虬龙缠身,双手早已被粗糙的麻绳给勒红。
但没有一个人想要退缩。
我还在拼命地拉着绳子。“一二一!一二一!”我双眼紧闭,骤然间,对方一个一个地往前扑倒,顿时溃不成军。
“哔——”胜利的口哨吹响,我还没缓过神来,旁边加油的同学已经个个欢呼雀跃,和我们相拥在了一起。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里力量是钢……”我们在领奖台上放声高歌,没错,我明白了,这就是团结的力量。
(作者通联: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初二)
推荐理由
指导老师成玥:小作者标题中提到的是拔河赛场上中线位置的“胜利的丝带”,详细真切地记录了一次拔河比赛的准备、训练和参赛过程,从中体悟到胜利丝带偏向团结的集体的朴素道理。以班歌《团结就是力量》贯穿全文,主线清晰,极具灵性的语言展现了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孩童世界中敏锐的感受力,叙述中善于营造或紧张或热烈的氛围,善于在叙事中设置悬念,读来引人入胜,是一篇优秀的记叙文。
特约点评
福建省南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张容秀老师:法国著名作家拉·封丹曾说过:“若不团结,任何力量都是弱小的。”团结,意在一个“合”字,“合”可译为志同道合,齐心合力,意在一种结合,一种凝聚,共同的目标是必要的因素。小作者笔下的班集体,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个性,对于拔河这个团体项目,他们开头忽略了集体的力量,所以一开始就失败了,但经过老师语重心长的点醒,同学们终于意识到团结的重要性,凝心聚力取得了比赛的胜利。
值得借鉴之处:
文章运用倒叙的写法,以一首歌引入回忆。这首歌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起到了点明主旨的作用。
丰富的细节描写,是本文的又一个亮点。无论是最初那个“嘟囔着”的同学和“欲言又止”的同学的细节描写,还是参赛过程中同学们如何从险些跌倒到重新调整队列的细节描写,都十分真切,将一场艰难的比赛生动地展示在读者眼前。
提升之处:
一、结尾过于草率。文章题为《胜利的丝带》,若结尾能明确指出“丝带”代表着“胜利”,而这份胜利是因为全班的凝心聚力、团结合作才取得的,更能突出主题。
二、环境描写的衬托。文章中的人物描写较为细致,可是对环境的描写还稍有不足。这是一项团队活动,既然地点在操场,那么可以适当地加入一些环境描写,例如在“每天傍晚练习”的部分,加上一些夕阳或是晚霞的描写,能让这一段更饱满,也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