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冯郁菲:并生,为一

发布时间:2023/11/17 10:17:10

团结是生命之根本。天与云、与山、与水合力勾勒自然;生理的、心理的团结一致令人身心健康;一个人无法在没有他人的情况下生存,所以有了团结的集体。于是我们有了“众人拾柴火焰高”“积羽沉舟,群轻折轴”这样的言论。

每个人都有三个“我”:本我、自我、超我。本我是本能的我,自我是现实的我,超我是理想的我,这三个“我”互相交织,相辅相成。健康的人生模式便是促成“自我”团结,达成精神上的团结,平衡三个“我”。“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滚滚的波浪。却是它底下细小的泥沙。”2022年7月13日《人民日报》专刊以《守护文物古迹, 留住历史记忆》为题,给予从事基层文保工作45年的汪家平浓重的“点赞”。倘若,没有这热爱文物的“本我”,从事基层文保工作的“自我”,助力乡村振兴、坚守文保初心的“超我”,“三我”团结并进,“并生,为一”,基层文保中怎能有这微小却璀璨的烟火?

但仅凭一个人的努力,不足以支撑起其在社会的生存,于是有了“你我”。

孟子曾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毛泽东亦说:“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你我携手,是雨骤风狂中紧依的肩膀,是万里大漠中相连的脚印,是秉烛微光汇起的无边星河。君不见无数匠人团结一心,创造了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传奇,时空为证,见证了中国高铁的飞速发展;君不见北斗团队分工协作,攻克技术难题,成就了北斗导航服务全球能力的佳话;君不见航天事业有“北京知道”小伙那样的工作人员做团结守护,才有王亚平这样的航天员追天揽月、牧星苍穹!

“并生,为一”,便要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小我”到“大我”。

庄子有云:“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鲁迅也曾言:“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人是万物之一,万物包括人,是一个整体,固然要团结,且不是狭隘的团结,而是打开世界格局的团结,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从黄河之水天上来到迎客松绽放鸟巢,从敞开“中国门”“中国窗”到主火炬“微火”成就奥运史上经典瞬间,中国与世界同行,传统与现代激扬,科技与文化融合,冬奥会开幕式匠心独运的创意、直抵人心的情怀、胸怀天下的格局,跨越世界,传遍世界,拨动了无数人的心弦。

一花独放、孤芳自赏是短视,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是愚蠢。个人精神团结,集体团结,世界团结,从而达到“并生,为一”,天下无敌。青年当以团结为基石,以新发硎之利刃,展鸿鹄高飞之志,以“三我”拼图,共同完成时代精神的宏伟版图!

(作者通联:福建省南安市南星中学初三)

 

推荐理由

指导老师李诗婷:本文作者在构思时按照由小我到大我这样的思维体系去拓展,从不同角度对“团结”的重要性展开思考,思维清晰。语言简洁老练,行文气势恢宏,大段排比倾泻而来,犹如一位长者发自肺腑给予青年殷殷教诲,顺而发出青年团结使命的号召。结构浑然,从个人、集体、世界去看待理想、信念与发展,围绕“团结合作可实现共赢”延展到“并生,为一”这样的哲学概念,使行文从常规的议论文中脱颖而出。

特约点评

福建省泉州市培元中学颜培杰老师:这篇作文体现如下三个特点。

一是思路清晰。开篇将“团结”置于生命之根本加以阐述,从自然、个体、群体三个层面点出团结的意义;接着分别从个体(“三我”的统合)、社会(国家综合实力的发展)、人类社会(“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三个方面具体阐述了“团结”的意义;结尾自然收束,并共勉同学。这是一篇脉络清晰、思维富有层次、结构完整的典范议论文。

二是富有气势。文章多处采用排比句式,构成磅礴的气势,增强议论的说服力。第2段的三个“是”,排出三个“我”,紧接着“促成……达成……平衡……”先后展开;在评价人物时,再次结合三个“我”铺排论述。这样的行文气势磅礴,让人读起来感觉酣畅淋漓。第4段的三个“是”和三个“君不见”,也具有同样的效果。除此之外,一些典型与非典型的排比句式,综合构成本文富有气势的行文节奏。

三是文采斐然。题目提炼自庄子的话“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借用“三我”理论,行文中多处引用名言、俗语。如此种种,丰富了文章内涵,提升了思想境界,增强了议论文的可读性,也体现了小作者丰富的知识积累。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