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蔡昱:父亲的目标
发布时间:2023/11/17 10:52:51目标这个词我很早就知道了,但我真正领会这个词的内涵还是从见证父亲一路为目标而拼搏开始的!
父亲曾是一个建筑工人。我们家说不上富裕,但生活也还过得去。而作为家里顶梁柱的父亲不满足于现在的工资水平,已经39岁的他决心拼一把,让我和妈妈过上更安稳更富足的日子。所以,2015年5月1日,他给自己定下七年内要实现的目标——考上“国家一级建造师”。从那天开始,他开启了实现这个目标的历程。
首先父亲要解决的就是参与考试的学历要求,因此,学历不够的父亲报名了成人大学。父亲常年在外辛苦打工,住在一间狭窄的宿舍里,这样的学习条件实属简陋。他每天都早出晚归,可为了拥有考试的“敲门砖”,忙碌了一天的他每天晚上都要用手机听课到夜深人静时分,实在撑不住才肯上床休息。尽管学习环境艰苦,尽管学习时间有限,父亲也从来没有产生过放弃的念头。日子一天天过去,目标犹如灯塔,指引他学完了三年的课程,并取得了成人大学的毕业证书。
接下来,他又给自己定下了一年自学完成“一级建造师”教材的目标,但第一次的考试难度大大超出他的预料,好多题目他从未见过,只能尽最大的努力答完。成绩出来那天,父亲虽然也做好了面对失败的准备,但还是难免有些失落。我想鼓励爸爸,但心想:万一老爸放弃了呢?于是我轻声问道:“爸,你还考吗?”“考啊考啊,肯定还考啊!这是我的目标,我一定不会轻易放弃的!”他毫不犹豫地说。看着他眼睛里迸发出的光亮,我感到了这句话中蕴含了一种力量。
由于长期的工作学习两不误,父亲在第二年考试的前夕病倒了,但他还是毅然决然地参加了考试,忍着病痛坚持到了交卷的铃声响起。
公布成绩那天,我迫不及待地和他视频通话,看着病未痊愈的他低着头,叹着气,皱着眉,黝黑的脸上露出了一道道皱纹,更加憔悴了,我不免有些心疼,刚想安慰他,只听父亲在那边很突然地冒出一句:“我一定会的!”可能是说给我听,可能也是说给自己听。
几天后,父亲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中时,太阳早已落山。他和蔼地看着我,亲切的笑容洋溢在脸上,与上次视频通话中的模样截然不同。
夜幕降临,万籁俱寂,唰唰唰的书写声却持续不断。昏黄的台灯下,我看到他伏在书桌上学习的背影。我悄悄地走过去,见他正拿笔细心地演算着。教材上,写满了工工整整的笔记;笔袋里,塞满了一支支空笔芯;他的手早已被笔磨出了一个个厚厚的茧;他原本浓密的黑发已经掉了不少,其中夹杂着几根银丝;他的眼睛里布满了血丝,黑眼圈也爬上了他的眼周。疲倦的台灯发出吱吱的声响,他打了一个深深的哈欠。“爸,这么晚了,先学到这吧,别熬坏身体了。”说着,我为他倒上了一杯热茶。“好儿子,谢谢你,爸爸有预感,爸爸的目标很快就能实现了。”我从模糊的泪眼中看到那个闪着光芒的父亲,那一刻,我明白了:目标真的可以让人拼搏不息!
2022年,又到了成绩公布的日子。我紧张地接通了电话,默默为父亲祈祷着。“儿子,我考过了,就在今天,爸爸的目标终于实现了!”电话那头,传来了父亲欢快爽朗的笑声……
目标,是指引前进方向的灯塔;目标,是照亮奋斗前途的火炬。目标,让父亲不断拼搏前行,他对目标的执着追求也时刻感动着我,激励着我。现在,父亲已经如愿成为一家建筑公司的管理人员,我们家再也不愁吃喝,还买上了车。这两天,他对我说,他又有了新的目标……
(作者通联: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初二)
推荐理由
指导老师成玥:本文迎合了当今时代“每个平凡人都了不起”“敢于逐梦勇敢追梦”的主题,匠心独运,选材独特,以父亲在目标的指引下用七年时间一步步拼搏奋斗的经历展现自己对“目标”内涵的解读。文章叙事详略得当,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和心理的描写细腻生动,小作者善于捕捉感人的片段和画面,抓取对父亲的心疼、父亲学习到深夜的灯光、电话那头爽朗的笑声……在平实的叙事中透出浓浓的真情,读来让人动容,是一篇优秀的记叙文。
特约点评
福建省三明教育学院郑江河老师:“目标”与长辈联系在一起时,这位长辈一般都作为目标本身而存在。但本文一反常态,没有写“我”以父亲为目标发奋努力的经历,而是描写了父亲给自己设立目标并为之不懈努力,经过三次考试最终实现目标的过程,文笔质朴,感情真挚,读来令人动容。
对作者而言,自家的生活虽不富裕,但也安稳,而他的父亲不满足于现状,拒绝“躺平”,在年近不惑之时给自己定下了考国家级资格证的目标。志向越是远大,为其付出的辛劳就越多。父亲在三年内完成了成人大学的学业,又用一年时间自学了考取建造师资格证所需的课程,一度心力交瘁。第一次考试由于准备不足而遗憾落榜,第二次考试由于积劳成疾而无法发挥真正水平,这些挫折对任何一个人而言无疑都是沉重的打击,但父亲并没有“三而竭”,而是把奋斗精神发挥到了最后,第三次考试实现了自己的目标。文章的最后,作者呼应篇首,再次引出“目标”之题:目标,能激发一个人拼搏的动力,而不断实现目标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人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