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晨熔:跟着光奔跑
发布时间:2023/11/17 10:57:06一缕阳光直射进我的房间里,不仅照亮了房间,更似一盏指路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
这天,实在太冷了,凛冽的北风呼呼地怒号,连路旁的小花小草都缩紧了身子。那一栋栋高楼,矗立在我眼前,看似很近,实则很远。
这么冷的天能做些什么呢?有人提议:“这天气够怪的,要不然跑步吧,跑着跑着就不冷了。”大家纷纷赞同。“要不就到那边吧。”另一个伙伴指向某个建筑物标志性的图标。
还没反应过来,伙伴们已经领先一步蹿了出去,回头还对我狡黠一笑:“看谁先到!”我也只好迈开步子跟着大家奔跑。起初,我的眼睛盯着那栋建筑上闪亮的灯光。我充满了信心,暗想,只要朝着这个目标奔跑,就一定能抵达!
我如闪电一般甩开几个伙伴,伙伴们也不示弱,你追我赶间,很快,我就被他们甩在了身后。转过路口,我再抬头,那指明灯竟被建筑物挡住了,我不禁陷入了迷茫,步伐也渐渐慢了下来。失去目标的我好似一艘迷失方向、偏离航线的轮船,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中随波逐流,而我的伙伴早已不见踪影。
怎么办?是在原地等待还是继续奔跑?精疲力竭的我已步履维艰。不行,怎么能轻言放弃呢?我暗暗为自己打气,又重新迈开步子,心里放荡不羁的斗志在燃烧。
这条路似乎没有终点,好不容易跑到街角,再一转弯,建筑上的灯光重现,似在为我引路。与此同时,阳光瞬间穿透乌云,一束光恰恰照耀在那栋建筑物——我的目标上。
我不再迷茫,身边的景物似乎化成一片虚影,淡淡烟雾中,只有我一人向前奔跑。隐约间,我与伙伴们擦肩而过。就这样,我顺着光的方向奔跑,内心有一股莫名的力量牵引着我,它不仅仅带给了我勇气,更带给了我一种必胜的信念。
果不其然,我最先到达终点,伙伴们也纷纷投来敬佩的目光。我望向天空,那炽热的光芒仿佛驱散了迷雾,显得格外灿烂。它烙印在我的心里,让我明白——只要心中有光,就有希望,跟着光奔跑,就能在彷徨的路上找到方向,在挫折的迷雾里突破自我。
(作者通联: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三牧中学初二)
推荐理由
指导老师吴侹川:文章讲述了小作者跟着光奔跑到达终点的小故事,文中的“光”既是终点建筑物的光亮,又是作者迷茫时心中的目标,二者关联得当,得出“跟着光奔跑,就能在彷徨的路上找到方向,在挫折的迷雾里突破自我”的主题。文章双线并行,既有“光”的隐现,又有人物因此而变化的情感态度:自信满满—陷入迷茫—斗志重燃。结构严谨,平实的语言中蕴含深刻的道理。
特约点评
福建省南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张容秀老师:我们坚信目标是一种信念。清晰的目标等于清晰的人生,没有目标的人生,如同没有罗盘的航船。唯有锚定目标、聚焦方向,人生之船才会行稳致远。
小作者愿意将“光”视为引领成长的目标,跟着光奔跑,定是相信:只要心中有光,就能无畏余生漫漫,不惧岁月荒凉。叙事虽简单,但意境悠远,因此文章对初中生写作有以下几点值得借鉴:
一、选材真实,立意明确
小作者从真实质朴的游戏互动中收获“追光”真理。伙伴们决定进行的奔跑竞赛是一项普通到容易遗忘的小活动,而小作者合理新颖地选用此题材,将人物奔跑过程中的心路变化结合情境,确立“光”这一目标于人生的重要意义。日常且活泼的“奔跑”游戏有效地引导读者们发现生活的美与哲理,自然流畅地明确文章立意。
二、烘托灵动,意境悠远
小作者自然灵动地渲染出光的意境,通过“建筑上的灯光”“穿透乌云的阳光”“迷失方向的航船”“迷雾”,使“光”的指引作用与意义更加深刻。
三、语言流畅,描写细腻
小作者利用自然流畅的语言构建了鲜活的语境,例如,“连路旁的小花小草都缩紧了身子”运用形象的拟人修辞,生动地写出天寒地冻的环境,无声地营造出“奔跑”过程所遇的困境。第3段的伙伴对话,增添了文章真实的生活气息,帮助读者切实思考文章主旨。自然表述的心理描写,一字字抓住读者的思绪,一步步引导读者感悟到“光”的存在意义。
提升之处:
1.注意文理蓄势的效果。第1段场景为房间,且暗示主旨,而第2段场景为室外,内容为天气,两个段落之间若能合理承接会更好。或者,将第1段由正文改为引言,则天气描写开篇铺垫,这能更自然直接地为后文蓄势。
2.注意主旨坚定的效果。第6段精疲力竭的“我”能调整状态、继续奔跑是否与“光”有关呢?此时,不应该缺失“光”的存在,应回顾光在脑海中的定位,凸显“跟着光奔跑”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