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展凡:小仓鼠成长记
发布时间:2024/1/4 12:28:59
瞧!这里有两张小仓鼠的照片:一张是一个“小不点”,另一张是一个“土肥圆”。如果我说这两张照片上的仓鼠是同一只,你信吗?
这确实是同一只小仓鼠,还是我将它从小到大、从瘦到胖养起来的呢。
那是五一小长假期间,我迈着轻快的步伐走回家,到了楼下,恰巧鞋带松开了。就在我蹲下身子去系鞋带时,看到旁边的草丛里有一只浑身雪白、毛茸茸的“小不点”朝我跑来,原来是只小仓鼠!只见它一副瘦弱的样子,两只黑溜溜的眼睛可怜巴巴地望着我,似乎想让我带它回家。是谁把这个“小不点”扔在这儿的?这么可爱的小家伙怎么会没人要呢?如果我不管它,它可能今晚就会一命呜呼,一条小生命就消失了。我的爱心顿时泛滥起来,于是我把这只仓鼠轻轻地抓起来,带回了家。
到了家后,我用纸盒子做了个窝,写上“‘小不点’的家”。我把它放进去,它战战兢兢地缩在一个角落里,看上去只有两块橡皮擦大小。一开始它一直窝在里面,躲着不敢出来,我就在洞口看着它。为了让它不惧怕我,我只好远离它,给它足够的空间。不一会儿,“小不点”慢慢地走了出来,它东看看,西瞅瞅,好像在熟悉环境。我拿了袋坚果慢慢地走了进来,“小不点”听到动静后赶紧往回跑。我拿出坚果,掰碎了放在手掌心上,屏住呼吸,耐心等待着。或许它太饿了,又或许它发现我很友好,不一会儿,它小心翼翼地走了出来,疯狂地吃着坚果。
第二天一早,我给“小不点”准备了个碗,里面放了颗坚果。“小不点”抓到果子后,两只小爪子抱着,接着一点一点地向前走。突然,它一不小心摔倒在了桌子旁,看起来十分好笑。慢慢地,它吃得越来越多,我也成了一名合格的“铲屎官”和“好丽友”,每天悉心地照料它,与它分享我的玩具,把它养得白白胖胖。我和“小不点”成了好朋友。
“小不点”到现在已经长成大家伙了,性格活泼了,和我的关系也越来越亲密了!
(作者通联:福建省晋江市中和中心小学五年级)
推荐理由
指导老师张炳煜:该文采用倒叙手法,开头设置悬念,为后文增添了一丝吸引力;通过叙述自己与小仓鼠的相遇,到下决心养大它,再到彼此亲昵的过程,再现了两个小生命的成长——小仓鼠和“我”。文中多采用细节描写、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语言生动活泼,富有画面感,形象地展示出一个孩童内心的天真与善良和一个小动物的可爱与灵动。两个小家伙的互动,以及小仓鼠前后状态的对比,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成长的力量。
特约点评
福建省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三小学肖铭老师:本文运用倒叙的写法,从结果(胖瘦仓鼠对比)追溯过往,记述了喂养仓鼠的事。小小的仓鼠带给人快乐,折射出少年的童心与爱心,颇为有趣。
小作者很注意留心观察。你看,小仓鼠的外形,浑身雪白,毛茸茸的;它的眼神,可怜巴巴,显得无助;小仓鼠的进食,“抓”“抱”“走”“摔”等一系列动作,可爱可笑。正是由于这样的细致描摹,仓鼠显得十分形象、生动,不由让人心生喜欢。
小作者很注意发现变化。一只意外收容的小仓鼠,外形从瘦到胖,身材从小到大,对人的态度经历了“怯弱—试探—信赖”的改变。记录各个方面的变化,能清晰地体现动态的趋势,扣紧“发展”的主题。
本文的一些语言也很生动,如把瘦小的仓鼠称为“小不点”,健硕时的称“土肥圆”;自己因为喂养小动物而成了“铲屎官”和“好丽友”。转化了称呼,让文章也活泼起来。
可惜的是,本文对仓鼠成长的过程写得比较简单。从题目来看,主角应该是小仓鼠,而小作者只是侧重写了与小仓鼠第一天相遇及第二天喂食的情况,更多成长的经历只用了“每天悉心地照料它”一笔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