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译心:共筑美丽乡村梦
发布时间:2024/1/4 12:30:21
桌上的快递箱里,散发出阵阵诱人清香,原来是奶奶寄来的家乡的橘子,还附着一张卡片:“宝贝,有空回家看看!家乡变化可大啦!”我不禁好奇,以前荒凉的村庄能变成啥样?
坐上返乡的列车,一出车站,许久不见的村庄就伫立在前面,我拎着行李走在回村的宽敞大道上,沿途的风景令我大吃一惊:一亩亩橘林整齐排列,树上结着不可胜数的橘子,圆溜溜、黄澄澄的,一个挨着一个,像开大会似的聚集在一起;成群结队的游人提着篮子采着橘子,脸上洋溢着笑容。村口,是一大片绿莹莹的草地,一丛丛争相斗艳的鲜花,在微风中,在阳光中,随风摆动,令人赏心悦目。草地边上是弯弯曲曲的小溪,在和煦的阳光映衬下,水清凌凌,犹如丝绸般划过。草地中间,一顶顶五颜六色的帐篷,一群群相聊甚欢的人群,还时不时传来小朋友的欢声笑语。举目远眺,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这一幕幕场景,显得那样舒适惬意!然而,记忆中的村庄,村口是垃圾成堆、寸草不生的荒地,小溪散发着阵阵难闻的味道……
我接着往前走,村口的美食街映入眼帘,真是人声鼎沸、人头攒动!入口处一个老人家热情地朝我挥着手,我定睛一看,不正是我日思夜想的奶奶吗?我快速奔向奶奶。
“奶奶,您这是在做什么呢?”盯着奶奶的臂章,我好奇地问。
“当志愿者呢!督促大家爱护环境!”奶奶自豪地回答。
“村庄为何变化如此之大?”我迫不及待地提出疑问。
奶奶慈祥地摸了摸我充满好奇的小脑袋,打趣地说道:“宝贝,长大了!我们的村庄也在长大呢!”我眨眨眼,更加疑惑不解。 “疫情那会儿,村民通过线上商议如何提高收入水平。” 奶奶刮了刮我的小鼻梁,继续说道,“后来大家积极响应政策号召,整改美化了村口的荒地,后来一群网民知道了这里环境优美,接着,游客接踵而至,于是村民为了共同的乡村梦而努力……”这时,进村的场景仿佛电影放映一般在我的脑海里一帧一帧地闪过,我恍然大悟地点点头。
村庄的繁荣使我明白了,乡村要想发光发亮,必不可少的便是发展。朴实的村民们用实际行动勾勒出了“凝心聚力齐搭台,共筑美丽乡村梦”的美好画面。
(作者通联:福建省福州树德学校五年级)
推荐理由
指导老师林安:小作者描写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的所见所闻,构思巧妙。先是提及“乡村”伫立在列车站边上,体现交通的便捷性;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村口环境的变化,向读者展现优美的自然风光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接着抓住“摘橘子”和“露营”的事例,体现家乡推动农旅融合促发展;而后通过与奶奶的对话,体现乡村经济发展的缘由以及村民拥护可持续性发展的理念;最后引出感悟,深化主题“凝心聚力齐搭台,共筑美丽乡村梦”!
特约点评
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教师进修学校刘学林老师:读罢此文,一幅美丽诗意而又富有生机的乡村画面和一个天真活泼的孩童形象便悄然展现在读者眼前。文章构思巧妙,引人入胜。文章以疑问开篇,自然地将读者带入文中,通过抓住橘林、草地、鲜花、小溪等乡村特有的景物,以及成群的游人、畅聊的人群、欢笑的小朋友等,以欢快跳跃的孩童口吻,将回村沿途和村口的所见所闻和所感一一道来,描绘了一幅诗意和谐而又生机盎然的乡村发展图,让人赏心悦目,仿佛也跟着小作者心生欢喜。同时,通过奶奶和“我”的祖孙对话,巧妙地解答了开头的疑惑:原来正是乡亲们的凝心聚力齐搭台谋发展,才共筑了这么一片美丽的乡村梦!
诗意的语言也是文章的一大亮点。作者巧用了比喻、拟人、对比等手法,比如“一亩亩橘林整齐排列,树上结着不可胜数的橘子,圆溜溜、黄澄澄的,一个挨着一个,像开大会似的聚集在一起”,一个“挨”字,富有动感,生动地写出了橘子的形态可人和丰收之喜,文笔诗意细腻而又轻快流畅,情景交融,从中也可以看出小作者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和优秀的思考联想能力。
通过小作者所写的乡村美景与欢快和谐的祖孙对话,读者不仅沉浸其中,更深深地爱上了这片乡村美景,爱上了这里淳朴勤劳的村民,和小作者产生了深深的共鸣。当然,文章描写的是一幅乡村变化图,如果文中出现家乡具体的名称,会增强读者慕名而游的真实感,建议后续的修改中加上这些字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