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雨晨:藏猫猫,藏出小智慧
发布时间:2024/1/4 12:47:55
一到暑假,我和表弟表妹几个就喜欢去乡下玩儿。白天我们窝在家吃西瓜、看电视,傍晚再拿着小渔网去田间小渠里捞鱼,实在无聊了就玩藏猫猫。
玩藏猫猫时,我们藏的主要“阵地”是客厅和房间。刚开始藏时,我们不停搜索着可以藏身的地方,瞄准目标后,大家就迅速行动了:有的躲在门后,有的爬到了床底下,有的藏在窗帘后面收紧小腹……藏起来的我们大气儿都不敢出,只透过一些缝隙偷偷观察外边的动静。
藏好后,屋外的人就开门进来找了,他先是环顾四周,然后走进房间,像刑侦队队长一样,将整个房间都“扫描”了一遍。不一会儿就传来拉开衣柜门的声响,一会儿又听到了躲在妈妈棉大衣后面的小弟的笑声。这时,藏在床底下的我就看见两条腿飞快地朝落地窗帘那边奔去,我捂住嘴不敢发出一点声音,心里暗想:还好刚才没选衣橱和窗帘后,目标太明显了,躲在床底下才是明智的选择。刚想着,只见一双眼睛正和我对视着呢,哈,原来床底下的我也被发现了。没多久大家都被找到了,这一轮,结束。
下一轮,最先被找出来的小弟去门外等候了,屋内的我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躲藏。小一点的弟弟妹妹们继续换着躲到刚刚藏过的几处。而我们几个大一点的知道刚刚藏过的地方肯定是小弟找的第一个目标,我们得另想藏身地方,而且还要确保藏起来后不能让人看出有异样,必得想个计策才好。
于是,有的就用一块大布随意地扔在桌子上,而垂下来的部分正好能挡到地面,然后就猫着腰藏在桌子下;有的藏在茶几下,用小妹的玩具箱挡在前面;有的躺在沙发上,再让同伴随意盖上几件衣服,上面再扔些娃娃;有的把床上的被子叠得高高的,然后缩紧身子藏在里边;还有的藏在小妹装海洋球的大桶里,然后让我们帮忙在上面铺满一层球。
一番倒腾后,大家都藏好了。小弟推门进来。果真,他径直查看了我们上一轮藏的几个地方,几个小的孩子很快都被找出来了。其他人躲在哪儿呢?他站在客厅正纳闷呢?突然沙发上的娃娃动了,于是小弟急忙把娃娃一个个刨开,衣服下面果然有个人,哈哈,找到了。就这样,小弟靠着他的“火眼金睛”,再用双手一一验证他所有的猜想:把垂在桌子那里很奇怪的布扯开,把床上的被子翻个底朝天,把玩具箱移开,把桶里的球拿走,当然还查找了更多可能藏人的地方……
在大家的欢笑声中,一轮藏猫猫结束了,我们继续开启下一轮。
我沉浸在这藏与找的趣味游戏中,先是绞尽脑汁让自己藏得够隐蔽,再是享受最后一个被找到的成就感。
藏猫猫,藏出小智慧。生活里,也处处藏着小智慧,愿我们,用心生活。
(作者通联:福建省福州树德学校六年级)
推荐理由
指导老师邱霞:一个饶富情趣的童年小游戏,既含着快乐的回忆,又藏着一些小窍门。本文选材朴素却极富生活气息,通过两轮“藏猫猫”具体场景的对比描绘,让读者如临其境地感受到了孩童简单的快乐,也让人从中领悟到了孩子游戏中独有的智慧。小作者通过清晰生动的叙述、细致入微的场景刻画,让我们在字里行间感受到最纯真的快乐。其实,这何尝不是生活的智慧?
特约点评
福建教育学院卢永霞老师:藏猫猫,是一种大家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相信许多同学都玩过。但在小作者的笔下,这个平常的游戏却充满智慧的乐趣。
为了表现这种智慧的趣味,小作者重点选取了两次藏猫猫的经历来写,而两次游戏的叙述重点有所不同,分别体现“找”的智慧和“藏”的智慧。
作者写第一次藏猫猫,略写“藏”,详写“找”,侧重于表现找的人的智慧。这一段描写十分精彩,透过作者的视角,先是正面直接描写找的人的动作,如“环顾四周”、“走进房间”、像刑侦队队长一样“扫描”等,接着侧面描写找的结果,分别通过声音、动作和“我”的心理活动表现找的人十分机智,战果颇丰。如“不一会儿就传来拉开衣柜门的声响,一会儿又听到了躲在妈妈棉大衣后面的小弟的笑声”,“拉开衣柜门的声响”和“小弟的笑声”透露出小弟已经被发现的信息;“两条腿飞快地朝落地窗帘那边奔去”,说明藏在窗帘后面的小伙伴也暴露了目标,“飞快”“奔”写出了找的人的果断和机敏;而“我”正想着“还好刚才没选衣橱和窗帘后,目标太明显了,躲在床底下才是明智的选择”,就“只见一双眼睛正和我对视着呢”,简直太有画面感了。小作者真是描写的高手!
作者写第二次藏猫猫,略写“找”,详写“藏”,侧重于表现藏的人的智慧。你看,为了将自己藏好,他们动了多少脑筋呀!有的用大布垂下来的部分遮挡,猫着腰藏在桌子下;有的藏在茶几下,用玩具箱挡在前面;有的躺在沙发上,再盖上衣服、扔些娃娃掩饰;有的把被子叠得高高,缩身藏在里边;还有的藏在装海洋球的大桶里,在上面铺满了一层球……小作者这样不厌其烦地详细描写,就是为了表现在这一轮又一轮的游戏过程中,孩子们真是把智力的潜能发挥到极致了。正如小作者所言,“藏猫猫,藏出小智慧”,也难怪人们说“游戏使人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