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奕霜:西瓜里的“智慧”
发布时间:2024/1/4 12:50:20
又是一年夏,轻风刮过门前的那片瓜地,香气溜进老房子,满满夏天的味道!
几年前奶奶在门前的空地上种了一片西瓜,每次种出的西瓜都是甜津津的。每年暑假我住在老家,总能在闷热的午后吃上一块清甜爽口的西瓜,拂去难耐的燥热。可奶奶种的瓜为什么如此之甜?这个问题在我脑海中徘徊了许久,今年暑假我要一探究竟!
次日午后,当奶奶再次从瓜地里捧来一个大西瓜时,我凑上前去:“奶奶,你是怎么把西瓜种得又大又甜的啊?”我跟在奶奶身后,满心期待着答案,奶奶却是浅浅一笑,将西瓜切块分给我。我一口咬下西瓜,清凉的西瓜汁漫入我的口腔,甜味在嘴里荡漾。我边吃边刨根问底:“奶奶,你到底是怎么把西瓜种得这么甜?是有什么技巧吗?”奶奶却突然哈哈大笑,又递给我一块西瓜,摸着我的头说:“乖乖啊,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有所谓的技巧。是奶奶精心选的种子,经过用心的掐苗、浇水、施肥才结出又大又甜的西瓜。”奶奶意味深长地说。
就在这时,爷爷也走到我跟前说:“娃啊,你奶奶付出了许多劳动才能收获最好的果实,用心就是最好的技巧。”听了爷爷的话,看着手中的西瓜,我好像明白奶奶种的西瓜为什么如此甘甜了。这也让我的思绪回到了前几天,那是一次绘画比赛,而我并没有用最大的努力去完成,导致没有很好地发挥,最后输了比赛。
听了爷爷奶奶的一番话,我明白了努力的重要性,明白生活并不是依靠小技巧叠加而成,而是需要凭借一步一步的努力去成为更好的自己!所以在今后我一定要认真刻苦地练习画画,努力之后才能取得成功的果实,才能练出一门好技艺。
夕阳照在爷爷奶奶慈祥的脸上,西瓜很甜,西瓜里的“智慧”也很深刻。
(作者通联: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拱辰中心小学六年级)
推荐理由
指导老师彭丽莉:小作者从“吃西瓜”写起,以自己的事例来揭示文章的主旨,层次分明。西瓜里的“智慧”就像一线串珠使得全文结构完整。文章揭示的“功到自然成”这一智慧也是人们生活中最大的技巧。结尾表达含蓄,余韵袅袅。
特约点评
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教师进修学校丁建华老师:就文章本身来说,有几个方面值得肯定。
1.选材——写自己的日常。作文最好的素材是自己的生活。写自己的事,真实,自然,鲜活,给人亲切感。暑假,回老家,吃奶奶种的西瓜,这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但文章通过对奶奶的西瓜为何“如此之甜”“一探究竟”,从中获得启示,“明白了努力的重要性”。这样,文章就有了积极的意义。从选材来说,做得较好。
2.构思——内容集中,结构清楚。主要笔墨集中在探究“奶奶种的瓜为什么如此之甜”这一点,写自己所为、所见、所说、所听、所想,内容集中,重点突出。交代缘由(暑假,回老家,吃到甜津津的西瓜)—探究问题(提疑问,听回答,想经历)—得到启示(明白了努力的重要性),结构简洁,层次清楚,文脉通畅。构思,值得称道。
3.表达——以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描写表现情景、行为对话等,显得形象、生动、活泼,文章的意旨得以更好地表现。不仅如此,描写也使文章的语言显得很有意味,如,“轻风刮过门前的那片瓜地,香气溜进老房子,满满夏天的味道”“在闷热的午后吃上一块清甜爽口的西瓜,拂去难耐的燥热”“清凉的西瓜汁漫入我的口腔,甜味在嘴里荡漾”等等,读起来很美,感觉很舒服。这是很难得的。
有一点思考:
要“取得成功的果实”“成为更好的自己”,就应该“用心”“努力”。这是作者从奶奶种出甜津津的西瓜获得的启示。对我们来说,生活也好,学习也好,都应该“用心”“努力”,这是常识,是基本的道理,是必须的行为;而“智慧”,是一种高阶思维能力,一般指人的辨析判断和发明创造能力。把一般性的道理说成是“智慧”,妥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