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志彬:围棋“三手”的智慧
发布时间:2024/1/4 12:53:09
围棋有“三手”:俗手、本手、妙手。“三手”之中,智慧万千。
自愚蒙时候,我便接触了围棋,至今已学了五年。这期间有幸参加各项赛事,竟也成了业余3段。“纵横十九道,千古无同局。”围棋手法千变万化,高深莫测。
那天,我参加了泉州市围棋锦标赛,无意间体悟了“三手”智慧。
俗手布局:难以匹敌的对手
围棋术语中“俗手”指庸着,看似有利,实则无益。市赛第一轮,签运不济,我竟抽中一个难以匹敌的对手——上届冠军,这导致我下出了自开赛以来的第一“俗手”。妈妈知道后告诫我:“苏轼《观棋》提到‘胜固欣然,败亦可喜’,如果畏战心怯,那棋子未落,气势先失,胜负已分。你开局的每一招都可能是俗手了。”
于是,我醒悟了:竞技比赛有输有赢,未落子前要不惧困难。
本手中盘:势均力敌的探手
比赛中盘时,双方都很谨慎,但随着比赛的深入,对手杀棋越来越频繁,他的挂角粘接连成一气,冲、跨、跳、打环环相扣,仿佛千钧之鼎,压得我有点招架不住。我掐了掐大腿,提醒自己要冷静,围棋十诀在脑海中回旋:“攻彼顾我、弃子争先、舍小就大……”我左挡右拆,不断连扳带托,碰靠刺探,渐渐稳住局势,在中腹地区的厮杀难解难分,左上、右下两角已成定式,只余左下角的局势未明。终于,我发现他一个定式下错,在三三位置抓住机会一招“叫吃切断”,不仅断了他的生气,还守住了自己的活眼。这一招,凝聚着先前每一招的铺垫,是合乎本分的“本手”。
于是,我顿悟了:福祸相依,胜败之机在稳扎稳打之间。
妙手收官:初窥门径的熟手
取得优势后,我扬扬得意不停猛攻,右上角一不小心被对手抢到了空眼,差点翻盘。我抹掉汗水,冷静下来,“不得贪胜”在耳边萦绕,我该稳扎稳打,才能有始有终。最后,我终于顶住压力,坚持到最后。终盘时,我执黑棋194目胜。坚持不懈,磨砺心性,成了我心中最好的“妙手”。
于是,我明悟了: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接近胜利,越要坚持。
一场赛事,让我受益匪浅:其实,棋理变化,存乎一心。开头的签运不济成就了难得一遇的“妙手”,轻敌大意、贪功冒进的收官环节也可算作“俗手”无疑;不论开局、中盘、收官,稳扎稳打的“本手”才是最重要的“每一手”。避俗失本,求妙舍本,都是不可取的。要想真正收获智慧,就不要有害怕困难的“俗手”,而要有稳扎稳打的“本手”,要有坚持不懈的“妙手”。
小围棋,大世界。征途仍在继续,智慧伴我同行。
(作者通联: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实验小学五年级)
推荐理由
指导老师侯瑾斌:小作者通过一场别开生面的围棋赛事,把自己的三重感悟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生动而富有意趣地表现了围棋俗手、本手、妙手中蕴藏的智慧。三者之间环环相扣,丝丝入理,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围棋的魅力,更感受到了小作者领悟的智慧。“三手三悟”相映成趣,体现了行文的智慧。
特约点评
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教师进修学校邓应钦老师:文章讲述的是“我”参加泉州市围棋锦标赛,无意间体悟了“三手”的智慧。全文先总后分再总,语言精练,结构严谨,分述部分以小标题的形式呈现,紧扣围棋“三手”,条理清晰,分别从开局、中盘、收官三个阶段着笔,以“我”的心理活动、情感变化为暗线,夹叙夹议,重点写“我”感悟到的围棋“三手”的智慧。最后的总结,结尾点题,更是画龙点睛之笔。
从小标题看,似乎是跟同一个人下同一盘棋的开盘、中盘、尾盘。如果是这样,“妈妈知道后告诫我”不可能是下棋过程中的事,这不符合常理。如果是市赛第一轮结束后的事,要交代清楚,不要让读者产生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