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昊羽:灵机一动
发布时间:2024/1/4 12:55:02
在一个夜晚,我和爸爸一起去了人山人海的上海迪士尼乐园玩耍,可是因为人太多了,我和爸爸走散了。
我十分着急,这里看看,那里瞧瞧,努力辨认视野内每一个人,可依旧没有看见爸爸的身影。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直冒冷汗,心想,怎么办呀?怎么办?不由自主地流下了眼泪。
突然我想起爸爸曾经对我说:“单单着急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于是我便努力冷静下来,开始思考如何才能找到爸爸。我先是穿过拥挤的人群,想方设法回到我和爸爸之前玩过的设施面前,但都没有发现爸爸的身影。我挠着头想其他的办法,突然灵机一动:我可以用电话手表联系爸爸。我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从口袋里拿出电话手表,立刻开机,可我马上泄气了,那是因为我的手表没电了,根本没办法给爸爸拨打电话。
正当我失魂落魄的时候,一阵广播声从头顶上面的大喇叭中传出:“欢迎来坐云霄飞车,刺激等你来领。”顿时仿佛有一道金光从我脑海中闪过,我灵机一动,飞快地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冲向广播厅,推开门,气喘吁吁地对一位阿姨说:“阿姨您好,我和我爸爸走散了,我想用广播找到爸爸,事情是这样的……”那位阿姨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当机立断取消了正在播出的广播。我双手紧紧地握着话筒,带着哭腔喊道:“爸爸!你在哪里?我在广播厅,你快来找我啊!”随后,我便含着眼泪静静地等在门口。
突然一个身影推门而入——是爸爸!我悬着的一颗心终于落了下来,我终于又见到了爸爸,我一把抱住爸爸,任由眼泪流淌在我的脸颊上、衣领上。从我和爸爸走散到此时此刻明明只有几个小时,却觉得仿佛过去了几个月,甚至几年。
回到家之后,我在日记本上记下了这一件惊心动魄的故事,我也因此在后来遇到一些惊心动魄的事情时变得更加沉着勇敢了。
(作者通联:北京师范大学南湖附属学校六年级)
推荐理由
指导老师高凌云:这篇作文取材好,写出了小作者急中生智,终于在人山人海的游乐园里找到了走散的爸爸,很好地体现出“智慧”的主题。其次,结合具体的事情,细致地写出了急切的心情。文章恰如其分地用上了近十个成语(包括俗语),连题目也是一个成语,用这个成语作题目,概括性很强,表意很贴切。这篇作文写得这么好,跟作者平时爱写日记有很大关系(作者在文末透露了有写日记的优良习惯)。
特约点评
江苏省南京市长江路小学杨奇观老师:这篇佳作的突出优点是描写细致。
首先是心理和神态的描写。一个外地(浙江嘉兴的)小学生,在人山人海的上海迪士尼乐园跟爸爸走散了,心里当然是十分恐惧害怕的。小作者结合自己的神态来描写恐惧心理,写得十分具体细致逼真。比如第2自然段,在概括描写“我十分着急”之后,描写自己“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直冒冷汗”的动作神态,紧接着又反复描写:“心想,怎么办呀?怎么办?”然后继续描写:“不由自主地流下了眼泪。”写得细致深入。下一个自然段写自己“冷静”下来之后,“突然灵机一动”一句,既描写心理,又点明题目。但发现自己的电话手表没电了之后,又“失魂落魄”。然而天无绝人之路,突然听到了广播声,“顿时仿佛有一道金光从我脑海中闪过”,然后又是“灵机一动”,再次点亮题目,而且写明终于找到了爸爸!
习作在细致的心理与神态描写的同时,又结合细腻的动作和语言描写,使得当时的情景立体地呈现出来。比如上面提到的第2自然段,结合描写心理和神态,又穿插了“这里看看,那里瞧瞧,努力辨认视野内每一个人”这样的动作,使读者如见其人。又如第3自然段,描写自己“先是穿过拥挤的人群”寻找爸爸。还有第4自然段写自己“失魂落魄的时候”,忽然听到了广播声,当时,小作者对那广播声肯定印象极为深刻,所以在文中具体地描写出“欢迎来坐云霄飞车,刺激等你来领”那句话。当听到那句话后,就“飞快地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冲向广播厅,推开门,气喘吁吁地对一位阿姨说”,对那位阿姨说的那句话当然也在文中具体描写出来了——“事情是这样的”,后面很老练地用了省略号,因为具体的事情已经在上文中描述过。
有了诸如此类的心理、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这篇作文就不是一般的精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