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键壕:众人同心,其利断金
发布时间:2024/1/4 12:59:54
夜色正浓,马路上,人不见了,车也不见了,整座城市沉睡在梦乡之中。突然,一道道闪电从天空劈向地面,发出一声声震耳欲聋的巨吼声,把我从睡梦中惊醒。狞笑的狂风卷挟着豆大的雨点和粉尘疯狂从城中穿过,窗户玻璃被打得啪啪直响。台风登陆了。
风暴很大。公告栏里的告示被大风恶狠狠地撕扯下来,一转眼,小区天台变成了露天游泳池,平日里枝叶茂盛、精神矍铄的树爷爷们都被狂风吹得东倒西歪、狼狈不堪,有些甚至已经直挺挺地躺在路中间了,就连那稳固的电线杆也被狂风给吹倒了,满地狼藉。
台风一直肆意地嬉闹到下午,忽然发现自己惹了祸,便匆匆地溜了。风小了,空气渐渐安静下来,我听见楼下仍播放着广播:“业主您好,为切实做好台风防范工作,请业主们不要随意出门,以防高空坠物……”与此同时,本来坐在沙发上玩手机的爸爸突然站了起来,他走到窗边朝下看了看,掏出手机打了几个字。“怎么了?”我问。爸爸说:“物业正在召集志愿者清理台风过后留下的残局,小区受损严重,我报名了,你想参加吗?”虽然没有报酬,但我还是点了点头,选择跟爸爸一起去。小区的叔叔阿姨们也积极报名参加,物业统计完人数后,通知大家第二天上午9点在物业中心集合。
第二天上午,大家陆陆续续地到了。有的早已经拿着畚斗和扫把开始打扫了,他们把树叶扫成堆,一块儿倒进垃圾箱里。有的在拾那些比较细小的断枝,把它们放到运木车上。我和爸爸也在帮忙捡,清理得正起劲呢,突然听到有人喊:“这里有棵大树倒了,快来帮忙扶一下!”我和爸爸闻声赶了过去。爸爸和那个叔叔用尽吃奶的力气都没能把它抬起来。爸爸看着我心有余而力不足地苦笑着。我赶忙跑去向其他志愿者寻求帮助。
不一会儿,树下聚集了四名大人和我一个小孩子。众人分站在树的左右两边,用双手托举着树干。“一、二、三!一、二、三!”大家弓着背、用双臂和肩膀试着撑起大树,每个人都咬紧牙根,从嘴里挤出口号来。“动了,动了!”不知是谁喊了出来。大树动了,这力量真大啊!大树刚开始还在颤抖,可随着众人的口号声变大,大树被慢慢地扶正了。“一、二、三!一、二、三!”大树越来越正,大家这时又换了个姿势,两个人在前面拉,两个人在后面顶着推。快扶正时又跑来了两个拿着铁铲的叔叔,齐心协力把大树周围的土铲进坑里,大树终于重新直立了。大家伙儿不放心,拿了几根木棍放在大树四周并用钉子固定住,绕着树检查了两遍,才又急忙去查看下一棵树了。
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小区又恢复了往日的光彩。俗话说:“人多力量大。”几个人的小力量汇集在一起,便能成为一股无法战胜的大力量。
(作者通联:福建省晋江市第三实验小学桥南校区五年级)
推荐理由
指导老师曾美蓉:小作者着眼于身边日常来挖掘“力量”的内涵。一场台风给小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令他不仅见识到了台风的威力,同时也意识到了团结的力量。事件脉络清晰,文章描写生动有趣,语言活泼,情感丰富真实。
特约点评
福建省泉州市第二实验小学金向荣老师:本文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台风造成破坏之后,社区居民齐心协力重建家园的生动画面。这篇文章不仅仅是对一个真实事件的记录,更是对“团结力量大”这一古老智慧的新诠释。作者凭借敏锐的观察力,细致地捕捉了生活中的细节,将其所见所闻巧妙地编织成文。
一是主题鲜明。从标题开始,“众人同心,其利断金”的主题贯穿始终。从台风来时小区的狼藉,到大家一同清扫与努力,再到小区的恢复,这一过程充分展示了团结合作的力量。作者以孩子的视角,表达了对于这种和谐与团结的赞美和向往。
二是描写生动。作者在环境描写上展现出了较熟练的技巧,仅寥寥数笔便将读者带入了那个台风来临、风雨如磐的夜晚。这种传神的描绘,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作者对于感官体验的精准把握。例如,在街景描写中,“人不见了,车也不见了,整座城市沉睡在梦乡之中”,简单的几个字,却呈现出了一个空无一人、被台风笼罩的城市,静谧而紧张。再比如对声音的描述:“发出一声声震耳欲聋的巨吼声,把我从睡梦中惊醒。”这里,不仅传达了风雨的凶猛,还巧妙地通过“把我从睡梦中惊醒”这一句,将读者的视角从外部的世界,引向室内,形成了一种电影中的镜头切换般的视觉体验。
三是形象鲜活。文章出现了“我”、父亲与志愿者这些人物形象。“我”是一个有爱心、有勇气的小学生形象。从“我”被台风吵醒的描述,到对台风肆虐后的小区环境的关注,再到积极响应爸爸号召加入志愿者,都展现了热心公益和勇于行动的性格。爸爸是另一个重要的人物。他不仅仅是一个父亲,更是一个充满责任感的成年人。文章中的志愿者没有具体的名字,但他们的形象是鲜明的,是在危机之中挺身而出、无私奉献的普通人。从他们用力举起大树到喊口号,一系列生动、感人的细节为读者描绘出一个团结、勇敢、不畏艰难的群体形象。这些人共同阐释了本文的主题,一个古老而至真的道理:众人同心,其利断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