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旻皓:荔林幸福路
发布时间:2024/1/4 15:14:14
为了参加《山水间的家》栏目的拍摄,我来到了双福村。
一到村口,一条名为“木兰”的小溪便映入眼帘,它哗啦哗啦地唱着动人的歌谣。小溪上还漂着几艘木制的游船。乘坐在游船上,我发现了一幅奇特的景致:小溪两旁的荔枝树纷纷把枝干伸向水面,枝干上缀满颗颗鲜红的荔枝。碧绿的树叶,鲜红的果实,倒影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宛如一幅印象派画作,美丽而奇妙。
我被这景致吸引,却也有疑惑:“为什么荔枝树都种在水边呢?这摘起来多不方便呀!”划船的阿伯呵呵地笑道:“荔枝树喜欢湿润的环境,水边的泥土含水量高,可以让荔枝树吸足水分和养分。而且荔枝树还喜阳,水面折射阳光,这样生长的荔枝会更红、更大、更甜哩。”我恍然大悟,原来村民们这么种是遵循荔枝生长的规律呀。
“那怎么采摘呢?”
“乘船。走,我带你去看看呗!”
过了一会儿,果然见到荔农们的采摘小船。只见小船渐渐靠近荔枝树,荔农起身站定,双脚稳立于船板上,拎起竹篮往自己脖子上一套,双手抓起枝干往下一拉一摁,再腾出右手,找到枝干上离荔枝大约一拃左右的小节,轻轻一折,只听咔嚓一声,一串鲜红的荔枝就摘下来了。才一小会儿工夫,就摘了满满一篮荔枝。可能是丰收的喜悦,引发了荔农的好兴致,他伸出满是老茧的手极随意地刮了一把额上的汗珠,开始哼起了小曲。采摘荔枝时,我还发现他多折了很多枝干,我又疑惑了。老伯解释道:“你看,有枝叶的保护,荔枝果实是不是不容易受损?”“对!”“而且把这些枝干折下来,也是对荔枝树的一种修剪。这样可以让枝梢分布均匀,让荔枝树更好地吸收阳光,促进来年新梢发芽,也有利于开花结果,还能减少虫害呢!”
船继续前行,我又看到了一幅奇特的景致。一把又窄又长的“悬梯”架在树干间,穿破树梢直冲云端,荔农顺着“悬梯”攀缘而上,熟练采摘树尖上的荔枝。梯子在空中晃荡,人也随之晃荡,惊险而刺激,不由得让人惊叹。“因为荔枝树枝干比较脆弱,人直接踩上去容易断裂,所以要借助梯子。”老伯难掩骄傲之情,“这可是借力的巧活。”原来这些采摘的方式也是遵循着荔枝树生长的规律呀。
上岸之后,村里一条蜿蜒起伏的长龙吸引了我。一打听,原来这是板凳龙,是双福村村民们向上天祈福的一种仪式。仪式中,排头的举龙头,身后紧随着的一户户村民高举板凳,板凳上放着一盏盏经过扎、编、糊、画的大灯笼,灯笼上写着心愿,这些板凳聚集起来便成了一条长龙。村民们抬着板凳龙一起祈愿祝福。
傍晚时分,我离开了双福村,但木兰溪清波荡漾,两岸荔林葱郁的优美景色永远留在了我心底。双福村的村民们守着这一方水土,遵循着荔枝树生长的规律,运用最自然的种植方法,使用最原始的采摘方式,才有了这“两岸红垂万树,万家登梯采荔”的荔林水乡美景,也让我更加明白“人水树和谐”体现的幸福。
而这不正是《山水间的家》栏目所要展现的村美、人美、情美吗?
(作者通联: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第四实验小学六年级)
推荐理由
指导老师郭素群:小作者围绕“规律”这个主题,从美丽的荔林水乡发现了世间万物都有规律可循,再明白与自然和谐相处才是人类应该坚持的幸福之路。整篇文章语言优美,详略分明,重点描述了荔枝的种植和采摘规律。读者在轻松愉悦的阅读之后,自然能够领会其中所要讲述的内容。
特约点评
福建教育学院卢永霞老师:本文小作者介绍的双福村,位于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白塘镇,村中荔枝树众多,分布在河道边上,其中树龄约700年的古荔就有10株。2023年8月26日晚,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的《山水间的家》节目,展现了双福村的荔林水乡风貌。所以,作者开篇说“为了参加《山水间的家》栏目的拍摄,我来到了双福村”。
接下来,小作者具体介绍了来到双福村的所见所闻。首先介绍荔林水乡独有的风景,船在溪上行,荔向水中探,绿树红果倒影水面,“宛如一幅印象派画作,美丽而奇妙”。“印象派画作”的比喻和“美丽而奇妙”的感受,引得读者展开无数遐想。
但小作者并非仅仅沉迷于美丽的风光,而是善于观察与思考,在看似寻常的事物中发现规律,主动请教,探究规律背后的原理。比如“为什么荔枝树都种在水边呢?”“怎么采摘呢?”划船老伯解释后,小作者了解了荔枝生长的秘密,原来当地村民正是遵循荔枝“喜湿喜阳”的规律,才有意将荔枝树种在水边,既保证了荔枝生长所需要的充足水分,还让水面折射的阳光满足了荔枝树“喜阳”的特点,难怪双福村的荔枝特别有名,原来“这样生长的荔枝会更红、更大、更甜哩”。
此外,荔农们在采摘荔枝时,特意多折了很多枝干,既是荔枝保鲜的需要,也是为了遵循荔枝生长的规律,让荔枝树来年长得更好。看来,双福村的“福”不是向上天祈来的,而是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创造的。他们一边劳作,一边探索和发现植物生长的规律。遵循自然的规律,就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像“悬梯采摘”一样,是“借力的巧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