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衍儿:巨鲸落,万物生
发布时间:2024/1/4 15:21:37
鲸落是一个很神奇的自然现象。鲸通常能感知自己的寿命,当预感到自己命不久矣之时,就会找到一片生物较少的海洋,然后奋力跃出水面,气息消绝,孤独地坠入深海。这是一个浪漫且残忍的过程,有人称之为“鲸最后一次拥抱大海的方式”。
起初,我认为这个过程过于残忍,多少有点类似自戕的悲壮。
后来有一日,在网上又看到关于“鲸落”的资讯,我细细阅读,才了解到,原来一头鲸死了,它的尸体可以为海底无数的生物提供营养。并且,听说鲸死后会分泌一种叫“鲸油”的物质,可以起到净化海洋的作用,可以维持海洋长达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生态系统。
巨鲸虽然以这样悲壮的方式陨落,却成了孤独海洋里最温暖的绿洲,它以这种方式来报答哺育了它的海洋。所以,鲸落,让海洋生物得到繁育后代的机会,也让座头鲸的后代不愁吃食。明白了这些缘由,我突然有些释然了。
世间最美,不过鲸落。
它归于深渊,却让其他的生命走得更远。这样想来,感觉“鲸落”的意义被重新建构了,世上还有没有一种死法,如此盛大?
活着,它是“地球上最大的哺乳动物”,吞吐浮游,为渺小所敬畏。逝去,它仍经得起我们最深远的敬仰。
或许“鲸落”只不过是自然生物链的一环:鲸繁育后代后,食量增加,吃掉许多鱼虾;“鲸落”后,鱼虾又吃掉它的尸体,也繁育了后代;而小鲸吃了鱼虾后代,之后再成长、繁衍……按这样的自然规律,鲸应该也不会快速灭绝。在这样的循环之中,如果有一方缺失,这个生态规律就延续不下去了。
对于鲸本身来说,鲸落是生命的结束;对海底世界的万物来说,又因为鲸的身体有了新生的养分。“死亡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慢慢地,我接受了大自然中某些约定俗成的规律。我想,假设海洋生物之间没有这样的规律存在,或者鲸是死在一个异常偏僻的地方,没有鱼虾来吃,那鱼虾的繁殖数量也会逐渐下降,其他鲸得不到足够的食物,数量也会随之稀少,甚至灭亡。
“一鲸落,万物生”,你看,宇宙物我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法则和规律。一头鲸死了,却养活了海洋里其他许多生物,这与“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有着相同的意义,都是一物换一物生。原来,自然中的生和死是同一种性质,只是在不停转化中遵循着一定的规律。
万物都有规律,皆在循环转化之中。
(作者联通:福建省福州树德学校六年级)
推荐理由
指导老师邱霞:小作者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对“鲸落”这一自然现象展开条理清晰的阐述,并能由衷地抒写自己的感悟。文章结构独特合理,寥寥数语不仅让读者了解到自然中存在的某些规律,还从这样的规律中产生了生命的领悟,带给人们深深的哲思,真是令人佩服!
特约点评
福建省莆田市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小学朱春烟老师:本文小作者能借助网络平台上的所见所闻,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思,能从“鲸落”这一神奇的自然现象说起,去思考“鲸落”的意义,去探索“一鲸落,万物生”的自然法则,由感性的认知上升到理性的思考,充分展示了在当代海量资讯包围下少年儿童的识见。本文有如下特点。
一是内容丰富,视角多元。小作者获取资料的渠道多样,有看到的、听到的、搜集到的等,并能从文学的角度、科学的角度、哲学的角度来看待“鲸落”的意义和价值,提出自己的见解,视野十分开阔。
二是思路清晰,阐述条理。聚焦“规律”这一主题,诸多内容围绕主线展开,从最初认为“鲸落”残忍,到了解“鲸落”缘由后的释然,再到对“鲸落”意义的探索,对生死现象的接受,既表达对“鲸落”现象的赞叹敬畏,又能回归到对自然规律的领悟,紧扣不同时空下对“规律”的不同见解和感悟这条主线进行阐述,有一咏三叹之妙。
三是语言生动,富有变化。语言运用自如,句段清晰,一句话成段,意思明了,长句和短句相互搭配,错落有致,能看出平时词汇量储备的丰厚。当然,倘若网络资料引用过多,无形中也会削弱作文的气脉,这是今后习作需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