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张俞音:我遇到的一束光

发布时间:2024/2/5 10:07:05
我心中最亮的一束光不是亲人给我带来的,也不是朋友给我带来的,而是一个与我素不相识只有一面之缘的人带来的。那束光犹如冬日的骄阳,至今依旧温暖着我。
那天,天气晴朗。我穿着红马甲,带着铁锹,跟着志愿者队伍来到我从未听过名字的山上植树。看着眼前绿树成荫的小山,我感到错愕,这和手册上光秃秃的图片完全不一样啊。大家也很诧异,但还是继续前进寻找需要植树的地方,因为这座山上仍有许多未种上树的地方,这些地方需要我们来把它变得绿意盎然。突然,我们眼前出现一个晃动的人影,当我们走近时,一个和我们年龄相仿的男孩正在弯腰植树,他穿着破旧的衣服,显得十分寒酸。
“同学你好,我们是志愿者队伍,来这里植树的。你是哪位?”我们礼貌地询问。“你们要来种树?太好了!我可以加入你们吗?”男孩有些紧张地介绍自己:“我……我是山脚下那个村的。”得到肯定的答复后,男孩欢天喜地,像过节一样。
随即我们两两分组,我幸运地和这个男孩分到了一组。我拿起铁锹,随便找了个地方就准备开挖。“别挖这儿!”突然,男孩突然大叫起来,我不解地望向他。“这里地势太低,一下雨就会积水,树就会烂根。”我恍然大悟,环视一周,这儿的地势确实更低,不认真观察还真发现不了。他又观察了一会儿,最终确定了一个位置,对于附近的地形来说,确实是绝好的。
找好地后,我们就热火朝天地种起了树。我们先挖出一个坑,接着他小心翼翼地把树苗放进坑内,等盖完土、浇好水后,我们坐在树旁乘凉休息,想起植树时他的种种行为,我忍不住好奇:“你怎么知道怎么多啊?”“我爷爷教我的。”他抬头,好像在沉思什么。“哦,这样啊,那你爷爷呢?他怎么没和你一起植树呢?”
男孩摇了摇头:“去年去世了,这漫山遍野的树是他鼓动村民们一起种的。他的心愿就是让这座山上长满大树。他说青山绿水才是我们最好的家园,所以我偶尔也会和村民们来山上种种树。”他的语气突然变得自豪:“我跟着我爷爷还有村民们种了不少树呢!”
温柔的阳光洒在他的身上,看到他谈起爷爷时的神情我怔住了,对男孩来说爷爷是他的阳光,同时对于那刻的我来说,坚守信念的男孩也成了我的一缕阳光。想到这,我拍了拍手上的灰尘,伸出手:“休息够了吧,我们继续种树。”
我边走边望向那棵种好的小树苗,它好像正寄托着老人的愿望和孙子的希望向上生长。阳光中男孩微笑地看着我,淳朴而真挚,我的心里暖暖的,在成长的道路上这束光将一直指引着我前行。
(作者通联:福建省泉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泉州开发区校区六年级)
 
推荐理由
指导教师张聪霞:本篇习作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将一次志愿者植树行动和心灵的阳光糅合在一起,写得抑扬顿挫。文章透过看似平淡的文字,向我们叙述了志愿者植树的所见所感,文章结尾通过人物对话,揭晓疑惑,我们分明看到了一位心中有理想,眼里有光,决心完成爷爷植树造林夙愿的少年形象,读来真实可感。结尾扣紧文题,引发读者深思。
特约点评
福建省莆田市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小学朱春烟老师:这篇习作,刻画出一个阳光少年的形象,展现新一代少年对祖辈在艰苦环境中开拓精神的代际传承。
第一,逻辑清楚,合理组合。作者抓住“光”这个意象,围绕义务植树时的所见、所闻和所感这一条主线,把遇见少年、和少年一起劳作、与少年交谈等事件串起来,既合乎情理,又合乎逻辑。开头提及的那束光,在文末得到回应,那棵小树苗、这束光蕴含的寓意明显,主题突出。
第二,描写细腻,逼真可感。细腻的描写使人物从模糊走向真实,从平凡走向深刻,文中通过对恶劣环境的描写,对少年衣着、动作、神态和语言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在的信念和为之付出的艰苦努力,收到了逼真的艺术效果。
第三,感受真实,引发共鸣。情景和细节所产生的感悟感受是我们在平时生活中有过的,让人感到真实可信,容易产生共鸣。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