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欣彤:家乡的葡萄园
发布时间:2024/3/4 11:05:05
对家乡的山山水水,我有种说不出的爱。山上哪儿有红红的野草莓,哪儿有栀子、果园,哪儿有最甜最清的泉水……我都了如指掌。不过,我还是最喜欢家乡成片成片的葡萄园。
三月的春阳带来四月的风,嫩红和嫩绿的葡萄叶点缀着原野,美得令人心颤。果农正在果园中忙着剪枝、施肥。当蝉声告诉我们夏天要来时,满野的葡萄绿得透亮。果农开始疏果,给葡萄穿上衣服(套袋)。家乡的气候冷些,直到中秋左右,葡萄才成熟。葡萄脱去了外衣(套袋),阳光透过绿色的葡萄树照在葡萄上,葡萄上闪着诱人的紫光。穿过葡萄园里纵横交错的水泥小路,甜丝丝的暗香扑面而来,不禁引人直流口水。采上一颗葡萄,剥开皮,晶莹透亮的果肉引诱着你。放入口中,清甜的味道让人忍不住尝了一颗又一颗。
一望无际的葡萄园里不时传出一阵阵爽朗的笑声,那是果农们正在采摘葡萄,丰收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欢乐。突然一阵阵银铃般笑声传来,我仔细一看,许多可爱的孩子也正在摘葡萄。除了帮父母摘葡萄的孩子,还有许多城里的孩子也来这里体验生活。孩子们的欢乐感染了大人们,他们不时停下来,尝一个孩子送到嘴里的葡萄,笑着感受生活的美好。欢快的笑声中夹杂着各种机动车运送葡萄的“突突”声。
家乡真的越来越美了。葡萄园边,一座座别墅掩映在绿树丛中;清澈的溪流上,精美的石桥、亭台楼阁,错落有致;不远的公路边,一篮又一篮的葡萄正静静地等待着远方的客商。农民们靠着党的好政策,靠着村干部的引领,靠着勤劳的双手,将自己的家园打扮得越来越美。
漫野的葡萄给农民们带来丰收,更吸引了各地的游客来此体验生活,加上国家大力扶持美丽乡村建设,绿水青山的家乡成了旅游胜地。葡萄园里传出的笑声飘向远方,那样欢快,那样甜美……
(作者通联:福建省福安市城阳中心小学四年级)
推荐理由
指导老师郑晓玲:家乡的美,美在山山水水,美在小作者笔下的葡萄园里。小作者先以时间顺序描写了春天的葡萄叶,夏天绿色的葡萄,又从色、香、味三方面写了成熟后紫色的葡萄,让人垂涎三尺。而后,着重写丰收时的情景,果园里的笑声是道别样的风景,流淌着丰收的喜悦。最后,联想到党的好政策给家乡带来了巨大而又美好的变化,表达了自己对家乡无限的热爱。
特约点评
福建省大田县实验小学林共时老师:这是一篇推荐家乡美景的佳作。读完习作后,我们便不由自主地被小作者家乡的葡萄园深深吸引住了,并且不由自主地喜爱上它。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小作者善于选材,善于抓住家乡最突出的特点——到处都是成片的葡萄园来写。这是小作者家乡最大的风景名片。小作者深爱葡萄园,了解葡萄园,着力描写葡萄园,赞美葡萄园。习作中有三个成功之处。
第一,善于借景抒情。小作者巧借葡萄园,以点带面地表现家乡山水之美,乡民生活之幸福,抒发自己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习作情景交融,小作者饱含深情描写葡萄园,浓墨重彩地描绘采摘葡萄时的欢笑声,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第二,巧于构思行文。从家乡美物入题写到葡萄园,从葡萄园美景写到丰收的喜悦,从园外的风光写到家乡成为旅游胜地,从家乡越变越美联想到幸福的根源,层层剥笋,层层推进,层层深入,由表及里,赞颂了建设新农村的各项惠民富民政策,让文章有了深刻的思想内涵。习作堪称时代赞歌,是对家乡的讴歌,也是对乡村振兴政策的颂歌。
第三,精于遣词造句。文中运用对比、排比、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为习作增色不少。写家乡葡萄园规模大,数量多,先后运用“成片成片的葡萄园”“漫野的葡萄”“一望无际的葡萄园”“一篮又一篮的葡萄”等短语来表现,前后照应,变化多姿。全文语句优美,用词生动、简洁,感染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