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浩:陌上花开,西湖忘返
发布时间:2014/11/13 9:10:19清晨的雾气带着初晴的涩味,饭店前的马路上只有偶然几辆车开过的声音惊动了路旁枝上的鸟雀。
我们作为被邀请来的网络达人,在新新饭店楼下被一群记者围住,长枪短炮一阵围堵。
启动仪式之后,居然为我们一人准备了一辆公用自行车,嘻嘻,是个橘红色的帅气家伙。
因为并不是第一次到杭城,轻车熟路,我们一行人漫游在苏堤之上。雨后初晴,淡蓝色的天空仿佛被泼墨渲染成湖水一般的颜色,吹面不寒的正是四月的杨柳风啊。
此时还是清晨,从苏堤上远远地看到淡淡的薄雾笼罩湖面,没有行人,模模糊糊地看到红的是桃花,绿的是柳叶,却又看不真切,似梦如幻,仿佛隔着一层轻纱,经风一吹又摇摆了起来,就像佳人用玉手揉皱了帛书的一角,微微晃动,又恢复平静。
当我们把自行车停下来时,街上的行人也渐渐多了起来,熙熙攘攘的人群簇拥着我们走过了花港观鱼,长长的走廊,那亭台水榭都凌驾在小西湖的水波之上,粼粼的波纹下是红色的锦鲤,将江南庭院的山水风韵发挥到了极致。
那湖边的轩榭竟然就是知味观,那推窗就能看到西湖的酒店并不是因为寸土寸金的地价而菜肴似金,而是实实在在的脍炙人口,唇齿留香。我记忆犹新的是,一道炸得酥脆的鱼上来,我与身边的一位仁兄几乎是下意识地夹起一片放入口中,当得知上来的竟然是炸泥鳅时,黑线顿时爬满额角,我平时都不吃泥鳅的……他急忙改口说道:“哇,原来泥鳅也可以做得这样好吃……好,以后我也吃泥鳅了……”旁边的我拿起了餐巾,抹了一下额头的汗。
下午的行程与上午的诗意相比,更多的笑语,雷峰塔下,从戴着黑色边框眼镜的摄影师阿达穿起洁白的纱衣反串起观音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这一出《新新白娘子传奇》雷死人不偿命的基本属性。
随后我们又前往梅家坞品茶,终于尝到了真真正正的西湖龙井,我忧喜参半,喜的是,作为一个喝茶的人终于尝到两千块一斤的茶是什么滋味了,忧的是,作为一个喝茶的人,我实在没喝出这茶跟我们买来一百二十块一盒的龙井茶有什么太大差别……看来我不行……
从梅家坞用完农家菜回来,大巴外夜幕已经悄然降临了这座城市。
西湖的夜色里,有一种特有的婉约。张艺谋导演的《印象西湖》,那是一幕带着江南特有婉约的爱情圆舞曲。薄薄的油纸伞,点着水墨画的纸扇,在西湖水的灵动之下,将一切感情都变得诗化了。在那里,我记住了西湖的夜晚,也记住了夜晚的西湖,也记住了张靓颖的一曲《印象西湖》。
空灵的歌声伴随着凄美的离别,在这一刻,白天柔情如波的西湖里,此时却变得凄凉悲怆起来。霓虹映照着水光,水光折射着霓虹,一霎那间,很容易让人产生天上人间的错觉,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只陶醉在绝美的西湖水里。
随着白鹤渐渐飞远,《印象西湖》也落下了帷幕。我怅然起身,若有所思,这竟然是一幕悲剧,几乎是魂不守舍地回到了不远的新新饭店里。
房间里,我推开窗,看到不远处的断桥,那些明灭的路灯在苏堤之上,代替了原本杨柳的位置,仿佛一串纯白的珠链。多次来杭州,却是第一次真切地看到西湖的夜景:风从湖面吹来,我好似在跟西湖一起呼吸。月光照彻下来,勾起了我的追忆。
五年前,寒风凛冽,断桥上蒙着隔夜的霜,我在晨曦中初睹西子绝世的容颜。四年前,秋风微瑟,平静的湖面上月色茫茫,一如我再临杭城的心,波澜不惊。两年前,荷花正艳,我在西湖边来不及匆匆一瞥,就带着梦想和憧憬赶往了下沙。
在大学城里拍了好多的照片,最终的结局却是南辕北辙,我一路向北到了一个偏远的城市,浙传却成美梦黄粱。
直到一周前,桃红柳绿,踏着江南的春雨,我再次回到这座让我魂牵梦绕,却又擦肩而过的城市。我这才不得不相信缘分,一根皎洁的蚕丝,一拂摇风的柳枝,抑或是那一缕微醺的月光将我的命运与这座城市紧密连接起来,藕断丝连……
教师点评:
作品写杭州之游,文字流利,层次分明,记叙清晰。
学生:胡浩
学校:淮阴师范学院
点评教师:作家,姚中才
来源:全国学生作文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