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泽辰:皮影戏
发布时间:2024/5/28 9:30:48
皮影戏,也叫影子戏、灯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
暑假期间,我们村特地请了一家戏班来为村民们表演皮影戏。所以那天我早早回了老家,虽然这皮影戏我在电视上见过,但现场观看还是头一次。
夜幕降临,我狼吞虎咽地扒拉了几口饭便搬着早早准备好的小椅子,以最快的速度向广场冲去,期待着即将开幕的好戏。到了广场,发现还没有什么人,我找了个绝佳的位置坐了下来。这时,我的好朋友也来了,我们坐在前排静静等待好戏的开始。
“开始了!开始了!”好朋友激动地叫了起来。此时,天已经全黑,人群也是黑压压的。突然,白布后那两盏大灯亮了起来,一瞬间险些闪瞎我的眼睛。瞪大眼睛一看,哎呀!不得了,白布上出现的不就是那打虎的武松吗?大家都咧着嘴笑了。只见他的动作丝毫不卡顿,流畅极了。就在这时,配音也随之传来,好像那武松活了一般。“哇!”大家纷纷惊叹,有些人甚至激动地鼓起掌来。
再看那白布上活灵活现的店家,急得又是跳脚又是甩胳膊,他夸张地张着嘴说:“您有所不知,小店可是有名的‘三碗不过冈’啊!别喝了!”武松人高马大,却偏偏不听这店家的提醒,仰起头咕噜咕噜地喝了起来。一连贯的动作在老艺人的手中流畅得像真人表演似的。
还有最精彩的“武松打虎”,只见那武松与虎打在一起,动作夸张且有力。武松灵活机智,老虎威风振振,不时吼两声,给人一种紧张的气氛。台下的我们看得津津有味,看到精彩之处连大气都不敢出。接下来,戏台上又表演了《白蛇传》《鹬蚌相争》等精彩且有趣的皮影戏,令人叹为观止。
皮影戏这个优秀的中国传统艺术形式让我明白了什么叫酣畅淋漓的“视听盛宴”,那天晚上睡觉时,那精彩的画面时不时地浮现在我脑海中。我想,只有不断接触新事物才有收获和成长。
(作者通联:福建省三明市陈景润实验小学富兴校区六年级)
推荐理由
指导老师黄爱清:皮影戏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小作者在老家观看了一场精彩的皮影戏,感受到皮影人物的生动、夸张、幽默,同时也深刻地感受到中国优秀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
特约点评
福建省南平师范学校附属小学郭维老师:小作者是个生活的有心人,“我手写我心”,在观看了生动有趣的皮影戏之后,那新鲜,那激动,那赞叹……汇成了这篇妙趣横生的文章,赢得了读者的喜爱。
皮影戏是一种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如今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生动形象的舞台戏剧表演形式,对于小朋友们来说,相当有吸引力。这篇文章有以下四个亮点。
一是开篇简洁,篇末点题。开门见山,直接点明这篇文章介绍的就是皮影戏,简明扼要;文章结尾紧扣标题,点明了这篇文章的中心,展现了皮影戏这种非遗文化艺术的精髓,它就是酣畅淋漓的“视听盛宴”!
二是铺垫有方,渲染气氛。文中,不论是“那天我早早回了老家”,还是“以最快的速度向广场冲去”,或是“坐在前排静静等待好戏的开始”,都为文章后边观看皮影戏做了较好的铺垫。别小看了第2、3自然段的文字,实际上是“磨刀不误砍柴工”,有了这些铺垫,不仅表现出小作者对皮影戏的期待,更激起了读者的阅读期待,手法巧妙,赞!
三是聚焦表演,展现魅力。皮影戏开演之时,夜幕降临,广场上人群黑压压一片与亮灯的白布的黑白反差,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这一幕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紧接着,武松闪亮登场了,眼瞅着他动作灵活,配音也随之而来,人物形象极其鲜明;那活灵活现的店家,使劲劝说武松,动作夸张。最精彩的就是“武松打虎”的片段了,武松与虎打斗,动作夸张且有力, 台下的观众紧张得连大气都不敢出。我们不由得心生赞叹:皮影戏不愧为光、声、色完美合一的戏剧表演形式!
这种酣畅淋漓的表演,犹如真人表演似的。小作者不露声色地提到老艺人,是的,皮影戏之所以能如此精彩,要感谢那些幕布背后的老艺人,是他们在幕后纯熟巧妙的操作创造了这神奇的艺术!
四是突出重点,详略得当。小作者在文中记录了自己当天观看皮影戏的过程,突出了《武松打虎》这一剧目,主要笔墨都用来描写这出戏,其余剧目都处理为略写,一笔带过。这样的结构安排,值得大家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