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雨萱:乡村的美好
发布时间:2024/5/28 10:12:30
五年级时学的《珍珠鸟》让我印象深刻,作者冯骥才很喜欢写大自然。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诗人也是如此。“大自然有什么独特的魅力呢?”我疑惑不解,直到一次写生课,我终于得到了答案……
那一节写生课,老师带我们来到了乡村。一进村口,一片片金黄的麦田便映入眼帘,在微风的吹拂下,麦穗轻轻摇曳着纤细的腰肢。麦田似舞台,麦穗似伴舞,几只红蝴蝶如舞者般,在麦田间扇动着翅膀翩翩起舞,时隐时现。在不远处的小河中,成群结队的鸭子用脚掌拨动清波,水面上层层鳞浪随风而起,像一幅迎风飘舞的绸,赏心悦目。
刚刚收成的麦子晒在那,穗香扑鼻而来。那温暖的阳光洒在大地上,将簇在一块的月季花映射得格外耀眼。鸟儿喳喳地叫着,不知是在唱歌还是嬉戏打闹……安静地欣赏万物充满生机的场景,真让人幸福。“这是多美的景色啊!”我赞叹不已,不由自主地沉醉于这旖旎的风光中。
远处的老牛发出哞哞的叫声,那憨厚质朴、悠闲自在的模样吸引了我,于是,我决定将老牛画下来。一笔一画,画多了城市写生的我把牛画得十分生硬,就像是被一块一块的积木拼起来一样,我很苦恼:“怎么会画成这样?”
当我还在愁眉苦脸时,老师走了过来,看了看我的画,说:“你这画的就不对了,画城市的线条和画乡村的线条是不同的,你看……”老师指向远处,我才发觉:城市都是高楼大厦,所以线条大都是横横竖竖的;而乡村是贴近自然的,气质温婉灵秀,所以线条是柔和的,不生硬……经过老师的指导,我终于完成了第一幅乡村写生。
望着眼前清新自然的景致,我缓缓陷入沉思:城市的喧嚣,让我们忘记了大自然的美好。大自然干净、清新且唯美,像春天清晨的露珠,透明、简洁。行走在宽阔的大马路上,心里挤着太多城市的繁华,我们是否还有时间和心思,去撷取一缕自然的芬芳?
乡村的清新与惬意,那贴近自然的独特感受,真是人间最美好的存在。
(作者通联:浙江省嘉兴经开实验学校六年级)
推荐理由
指导老师郭文昊:一次走出城市的写生之旅,让小作者在乡村中体会到了自然的美好。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城市的设施越来越先进,但有些时候,我们又会因为久久待在钢筋水泥中而喘不过气。本文对大自然的描写值得称赞,读着文章,我们也在不知不觉中身临其境,隐约感受到一股自然的芬芳。有时间的话,不妨回一趟乡村吧,去感受那份自然与惬意。
特约点评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紫竹小学吴彩华老师:这篇习作紧扣“走出去的收获”的主题,记叙了跟着老师来到乡村写生的事情,写出了深刻的感受,而且写得真切生动。再说,写法上也不疾不徐,层层铺垫,然后引出画牛的重要情节。
习作开头从课文《珍珠鸟》下笔,课文《珍珠鸟》的作者既是作家又是画家,不知小作者了解与否。如果了解,为何不点明呢?如果点明了,与下文记叙自己跟随老师到乡下写生不就更贴切吗?“冯骥才很喜欢写大自然”一句引出小作者自己关于“大自然有什么独特的魅力呢”的疑惑,这样的议论做铺垫,引出下文记叙的写生课,构思得不错。
接下来的第2、 3自然段详细描写乡村赏心悦目的风景,作为下文面对老牛写生的铺垫,似乎也可以。然后第4、 5自然段写到这头老牛,见其模样闻其声,终于决定画老牛。画来画去画不像,老师指点才醒悟。这个细节是全文最绚丽夺目的地方。这次“走出去的收获”,最丰满的、最令人欣喜的大概就在于此。相比之下,其他方面的诸如欣赏秀丽风景等的“收获”,均可谓在其次。
读罢全文,觉得如果小作者在提炼主题方面再深入细致些,在篇末议论抒情时写出这次走出去最大的收获,是画牛时起先画不像,在老师的指点下,终于画得比较好,从而明白无论是作文还是画画,都要仔细地观察生活,学习抓住事物的特点,在写作时突出其特点,那就更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