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逸辰:那抹跳跃的身影
发布时间:2024/5/28 10:17:21
书房的书桌上,几张试卷凌乱地摊着,和试卷一样凌乱的,还有我烦躁的心情。月考,没达到预期,期中考,又没达到预期。我满脸阴云,沉默着。妈妈走进来,并未安慰,只是轻声道:“出去走走吧!”
盛夏,清晨,采摘园内,一声声蛙鸣荡漾于耳畔,令人心旌一荡。
我手持钓竿蹲在水边,一动不动,目光紧盯着钓竿尽头白线上绑着的那块做成虫子状的肉。肉块极其缓慢地浸入水中,我相信,这块肉一定会吸引来青蛙的。
“虫子”静静地泡在水中,我静静地蹲在岸边。草丛的一隅,墨绿色的叶下,出现了一抹黑黄相融的身影。那抹黑黄慢慢地移动,朝着“虫子”游来。果不其然,在“虫子”的诱惑下,几只青蛙接连上钩,进入桶中。
“青蛙要跳出来了!”弟弟妹妹惊呼着,我连忙放下钓竿。白色的桶内,那几抹黑黄相融的身影,正奋力向上跳跃,起起落落。那只最小的身影,尤为显眼,它两眼望向一角的天空,后腿用力一蹬,整个身子舒展到极致,立时凌空而起,眼瞅着快到桶口,啪的一声,又掉回桶底。如此接连几番,都没能跳出桶,我暗自嘀咕:“这回该放弃了。”
可这小小的青蛙,却改变了我的想法。它依然一次又一次地跳跃,不知疲倦般地跳跃着。终于,它的一只前爪勾住了桶沿,用力一翻,稳稳地落在了草地上,呱的一声,似乎在庆祝自己的胜利。
我顿时起了逗弄之心,我倒想看看,你这小家伙能有多大的毅力。我拿起网兜,一把将其捞起,瞬间,这小青蛙又回到桶底。那鼓起的肚子,似乎是诉说它的怒气。此时,它却一动不动了。我嘴角一勾:“哈哈,这是累了还是放弃了?不过放弃也是正常的。”未等我转身,小青蛙突然又跳了起来,那黑黄色的身影,跳出了困住它的白桶,这一次,我不再阻拦它,看着它,跳进了水中。
听着耳畔畅快的蛙鸣声,我陷入了沉思。我想起了书桌上那凌乱的试卷,想起被我轻易放弃的奥数题,想起那被我闲置已久的钢琴,想起跑步时避开“跑步高手”的自己,想起……我,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难道还不如一只小小的青蛙?不,我可以,我不能放弃!
一声声的蛙鸣,又荡漾在耳畔,那小小的青蛙,那永不放弃的样子,跳进了我的心里。
(作者通联: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南门学校六年级)
推荐理由
指导老师章绍耘:小作者围绕“走出去的收获”这一主题,细致描绘了小青蛙奋力跳出白桶的一幕带给他的震撼,选材新颖独特,语言幽默生动,富有情趣,主题表达突出。行文中,将自己面对挫折的颓然与奋力向上跳跃的小青蛙作对比,传达了一个正面的人生观和积极的心态。那只不断跳跃的青蛙,不正是少年成长中永不放弃的态度和决心吗?
特约点评
福建省福清市城关小学第四校区陈玮老师:本篇习作成功之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构思新巧,别具匠心。小作者把对自然之声的追寻和沉思顿悟融为一体。运用对比,突出自己的生活态度。这是一次寻找的过程,也是一次心灵净化、分享的过程。其构思出新出彩,让人眼前一亮。可见,只要是个有心人,身边处处是素材。选材真实可信,很有生活气息。
二是线索清晰,文笔畅达。习作剪裁精当,错落有序。小作者从多角度描写蛙,使之诗意化、人格化,例如“凌空而起”等跳跃的身影。全文语言优美,句式多变,娴熟地运用修辞手法,使读者产生共鸣,回味无穷。
三是语言丰富,提升立意。思维是一个人人生境界的展示,小作者的目光是犀利的,心灵是善感的。他从生活的表象“跳出”,挖掘蕴藏于表象背后的哲思意蕴,令读者不由自主地在品味中赞赏,在赞赏中感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