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弈博:春节的酱鸭
发布时间:2024/5/28 11:13:27
我的家乡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浙江嘉兴。这里美食繁多,有鲜香美味的五芳斋粽子,皮薄多汁的肉烧卖,清甜可口的南湖菱,入口即化的走油蹄髈,外酥里嫩的文虎酱鸭……
每逢过年,回到家乡吃年夜饭时,我最期待的菜不是那大虾,也不是那猪蹄膀,而是奶奶做的那咸甜的酱鸭。
在我六岁的那年除夕夜,我负责帮助奶奶端调料。来到厨房,我正好见到奶奶把酱油抹在鸭子上,再把鸭子放进锅里炸。刚浸入那金黄的热油,鸭子周身就迅速开始起泡,渐渐地,那表面的皮变得金黄透亮。醇厚鲜香的浓油赤酱,全都被锁在丰腴的肉里……一番操作之后,一只色泽动人的酱鸭便“婀娜多姿”地躺在大锅里。
源源不断的鲜味扑入我的鼻中,令我欲罢不能。再看一眼刻着“吉祥”字样的鸭皮,正吱吱地冒着红油,让人垂涎三尺。锅里白色的雾气开始弥漫,袅袅不散,我的视线模糊了,嗅觉却变得极其灵敏,恨不得立即掰只鸭腿啃起来。正当我感觉口水马上就要流出来时,奶奶掰了一块肉,轻声对我说:“喏,先尝一块吧!”我迫不及待地张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口吞下了奶奶手中的酱鸭肉。
然后,奶奶把酱鸭取出锅,切成小块,装成盘,端出厨房。一放到桌上,全家人都发出赞叹的声音,纷纷拿起筷子,抢着把酱鸭往自己的碗里夹。由于刚刚的那一小块肉吞得太快,根本没尝到是什么味道,我也立马拿起筷子夹了一大块往嘴里送。咬一口下去,那浓郁的酱香顿时开始在舌尖上跳舞,让人回味无穷。那酥脆香甜的肉皮,泛着肉香,直浸到了喉咙。那酥软的鸭肉,微微泛咸,甚是美味。甜、咸结合在一起,让人回味无穷。
这时,我抬起头,看见奶奶正把一只鸭腿往我碗里面夹,用慈祥的目光看着我说:“我的乖孙,你正在长身体,这个大鸭腿给你,赶紧趁热吃吧!”我甜甜地笑着,回答道:“嗯嗯,谢谢奶奶!”我又低下头,继续品尝着“奶奶牌”酱鸭。突然,我发现坐在身边的奶奶光看着我吃,自己却没动筷子,于是,我马上夹起酱鸭的另一条腿放在奶奶的碗里,说道:“奶奶,这个鸭腿给你,好吃的东西我们要一起分享!”全家人听到后都欣慰地笑了,举起杯子庆祝春节的到来。
酱鸭,不仅是美味可口的食品,更是阖家团圆的象征。春节时的酱鸭,蕴含着我们家浓厚的年味,还寄托着奶奶对我的深切关怀。
(作者通联:北京师范大学南湖附属学校庆丰路校区五年级)
推荐理由
指导老师沈旭浩:春节的酱鸭,不仅美味,还寄托了浓浓的情感。小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形象生动地将家乡美食——酱鸭,介绍给了我们。“金黄的热油”“醇厚鲜香的浓油赤酱”“丰腴的肉”“吱吱地冒着红油”……这些鲜活的文字,让读者不知不觉间便对那酱鸭产生了大快朵颐之心。文章结尾,小作者用质朴而深刻的语言,点明了文章的深意。
特约点评
浙江省嘉兴市运河小学方鹤洲老师:这篇作文内容丰富,有制作(酱鸭)的过程,也有生动的感官描写,还有奶奶慈爱、孙子孝顺的思想情感,都得到了生动的反映。
内容方面,有第1、2自然段对鱼米之乡多种美味佳肴的概述,第3自然段开始写“我”帮助奶奶制作酱鸭的经过,并且有一家人团团圆圆美美享用的情景等。
写法方面,文章围绕家乡的美味的主题,详写了一个个场面和细节。文中写到“我六岁的那年除夕夜”,奶奶精心制作酱鸭,“我”在一旁帮助。这个场面中,奶奶的动作驾轻就熟而又有条不紊。鸭子被煮熟的过程中的一个个细节,读上去如临其境。又如第4自然段集中描写“我”的感受,写得非常细致。
文章突出重点,详写色、香、味。第3自然段描写鸭子在锅里煮,看到热油是“金黄的”,鸭子的皮“变得金黄透亮”。写到其“醇厚鲜香”,用了方言“浓油赤酱”一语,朴实而生动。第4自然段描写“鲜味”源源不断,鸭皮“吱吱地冒着红油”,“锅里白色的雾气开始弥漫,袅袅不散”,写得具体生动。第5自然段描写“我”再尝美味,与前一次“那一小块肉吞得太快,根本没尝到是什么味道”构成对比:“我也立马拿起筷子夹了一大块往嘴里送。咬一口下去,那浓郁的酱香顿时开始在舌尖上跳舞。”还道:“那酥脆香甜的肉皮,泛着肉香……酥软的鸭肉,微微泛咸,甚是美味。甜、咸结合在一起,让人回味无穷。”极尽描写之能事。
文章不忘主题升华。奶奶做出酱鸭的美味,首先想到让孙子美美地享用,让孙子成长得更健康。孙子则也不忘孝敬奶奶,夹起另一条鸭腿给奶奶吃,并说:“好吃的东西我们要一起分享!”全家人听了都欣慰地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