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杰:家乡美食——荔枝肉
发布时间:2024/5/28 11:28:07
“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这是季羡林爷爷对我们饱含“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意味的深情嘱咐。家乡,顾名思义是一个带给我们安全感和归属感的地方,我们到哪里都不会忘却自己的家乡,而传承家乡传统美食的念想便落到了我们每个人的心里。
闽菜,中国八大菜系之一,以福州菜为代表,素有“福州菜飘香四海,食文化千古流传”之称,闽菜种类繁多,在色香味形俱佳的基础上,尤以香、味见长。其中代表菜有鸡汤氽海蚌、佛跳墙、海蛎煎等,而我唯独钟爱酸甜可口的荔枝肉。荔枝肉作为福州十大传统名菜之一,起自清初,曾因形似荔枝、色艳荔枝、味胜荔枝而得名。渐渐地,荔枝肉已成为福州的地标性美食。
《意林》中有一篇文章,名为《一个普通的肉夹馍,为什么让全网吵了起来》。在我看来,那不仅是对家乡美食的一种独特的情怀,更是对美食的一种执念。所谓爱屋及乌,就如同生在福州,长在福州的我,从小对荔枝肉就有一份特别的热爱。此时此刻,我的脑海里浮现的满是奶奶“披卦上阵”制作美味荔枝肉的场景:倒油,待油预热后,将腌制入味并裹好地瓜粉的荔枝肉倒入锅中,炸至金黄熟透后捞出。等待炸熟的间隙便是调汁的环节了,先取一个干净的空碗,加入适量的生抽、老酒、白糖、白醋和淀粉,添加适量清水搅拌均匀,接着倒入之前炸好的酥脆的荔枝肉,稍做翻炒收汁,一颗颗飘香四溢的“荔枝”便闪亮登场。它们色泽红润、颗粒饱满,撒入翠绿的葱花和芝麻稍做点缀,更是兼具了视觉、嗅觉和味觉的三重体验。刚出锅的荔枝肉散发着扑鼻的香气,让人欲罢不能,咬上一口,外皮酥脆,肉质紧实,酱汁酸甜,丰富的汁水洋溢着幸福的滋味,诞生出一种久违而又陌生的感觉——人间烟火气!
我曾经迷恋于大城市的车水马龙和喧嚣繁华,总抱着一副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的世界很平凡的心态,跟着爸爸妈妈去旅行。在品尝各地美食,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后,仔细回想,发现家乡的种种对我而言早已根深蒂固,生命的每一刻都在这座名为福州的城市烙下深深的印记,家乡的味道才符合我对“美食”二字的完美诠释。荔枝肉,一道我从小吃到大的闽菜,它饱含的是家人对晚辈最真挚的表达方式——爱,鼓舞我们寻找内心深处最朴实的味道。“励志”起来,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家乡出发!
(作者通联:福建省福州市温泉小学六年级)
推荐理由
指导老师薛洪玲:这是在有福之州大饱口福的福州人的肺腑之言。文章通过对荔枝肉烹饪的细致描写,从色香味的多角度,充分表达作者对荔枝肉的喜爱,体会着长辈的源源不断的爱。家乡的美食,是游子的思念。在尝遍他乡美食之余,作者直抒胸臆,升华主题,将情感推向高潮,让热爱家乡的真情流露。
特约点评
福建省福清市城关小学第四校区陈玮老师:小作者笔下的文章结构得当,脉络分明,层次感强,既有生动具体的场景又有真情实感的流露,读起来耐人寻味。
一、取材细巧,构思精妙
本文取材真实恰当,贴近生活,以家乡的美食荔枝肉为切入点,由物及人,以小见大,抒发对亲人、对家乡的爱。奶奶制作荔枝肉的场景别开生面、情趣盎然,就像眼前播放着美食纪录片,充满人间烟火气!
二、表达细腻,点染得体
小作者从视觉、嗅觉、味觉三个方面描写美食,表达十分细腻,“倒”“炸”“捞”“搅拌”“翻炒”“撒入”等几个动词,仿佛慢镜头一般,将荔枝肉的制作过程完美地呈现给了大家,可见作者平时观察之细致。对荔枝肉的描写越丰厚,越能将心底的爱与幸福表达得情真意切。全文清新秀逸,亲切委婉,朴素而不落俗套。
三、以言抒情,以情动人
小作者的语言仿佛一条缓缓而流的小溪,读着文章,感受着小作者细腻的笔法以及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对亲人的情,对家乡的爱,这种情感,胜过了笔下的美食。文章最后揭示中心之语,实属点睛之笔,概括之语,短促而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