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烨恺:家乡的味道——油炸糖枣
发布时间:2024/5/28 15:15:31
家乡的美食虽朴实无华,却有着别处山珍海味所无法比拟的灵魂和情感。正如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的无尽牵挂,这份味蕾上的记忆,浓烈而深刻,让人心生归属之感。我的家乡拥有无数地道美食宝藏,如上杭萝卜干、肉圆、湖洋蒸鸡、黄米粿……在这宝库中,油炸糖枣以其独特的风味独占鳌头,它,亦称“浮油蛋”,是客家人逢年过节的必备之物。它香甜酥脆、筋道可口,令我一思起便不禁咽下口水。
寒假归家之际,恰逢奶奶炸制糖枣的盛况,那一刻,厨房里弥漫着淡淡的香气。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奶奶的身上,她的动作显得如此熟练而温柔。我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白胖的糯米之前浸泡沥干后送往碾米厂,现已磨成雪般细腻的白粉。她将自家熬制的糖水,缓缓淋入糯米粉中,边添边搅,直至混合均匀。接着,精心揉搓成团,切割成小剂子,每一粒都被奶奶的双手揉成完美的圆形,再轻轻滚上一层白芝麻。
当锅内油温升至八成热时,这些“小球”便被小心翼翼地投入油锅,奶奶依旧坚持使用那传统的烧柴火大锅,炊烟缭绕之中,不仅是美食,更有家的温暖。炸至五分钟,用铲子轻压,使其膨胀,此时的糖枣如同黄金球般在油锅中欢快跳跃。最后,待到糖枣金黄酥脆,香气四溢, 便可出锅了。
奶奶捞出新炸的糖枣,热气腾腾,我迫不及待地品尝,那独一无二的口感与熟悉的甜香立刻充斥口腔,带来无上的满足。围坐一桌,我们边享用着奶奶的手艺,边聆听爷爷讲述古田人民用糖枣慰问红军的故事,这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爷爷还告诉我,油炸糖枣不但承载着家庭的团圆与甜蜜,而且又因其含油丰富,能量高,成为春节期间款待客人的最佳选择。
初五返厦时,奶奶将油炸糖枣放进保鲜盒里,然后塞进了妈妈的包里,看来,小小的油炸糖枣,也是远行人无法藏掩的家乡眷念。
人们常说,家是心灵的港湾。那家乡的美食,则是心底最温暖、最醇厚的记忆。油炸糖枣不仅是一道美食,它还是家的味道,是对过往的回味,也是对未来的期许。
(作者通联:福建省厦门市滨海小学五年级)
推荐理由
指导老师傅佳颖:这篇作文描写了家乡的油炸糖枣,通过嗅觉、味觉、触觉等感官描写将读者带入了制作糖枣的现场,让人可以想象到糖枣香甜酥脆的口感和黄金般的颜色。“淋”“搅”“揉”“切”等动作将奶奶熟练制作糖枣的过程呈现出来。此外,糖枣背后的细腻情感通过爷爷议糖枣的场景流露出来。小小的油炸糖枣,是百姓对红军的感谢,是在外游子对家乡的思念,是这份独特味道的传承。相信这篇文章能使读者对于家乡的美食产生更多的回忆和思考。
特约点评
福建省莆田市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小学朱春烟老师: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一道油炸糖枣承载着最暖的记忆,最醇的情意,从小作者描写的这些场景和细节中,我们能感受到浓郁的生活气息,本文有如下特点。
第一,文有画面。小作者描写自己寒假归家之际的情形,如一幅暖色调的乡间风情画在读者眼前铺开,阳光透过窗户,进入弥漫着热气和香气的厨房,洒在劳作的奶奶身上,暖意在心中油然而生。
第二,文有气韵。从回忆美食开始,到回味油炸糖枣结束,叙述自然,首尾呼应。文中详细记录了奶奶过年时制作油炸糖枣,以及我和一家人品尝油炸糖枣的温馨场景,情感就在文字间流动,特别是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抒情,余韵悠长,令人回味无穷。
第三,文有细节。小作者细心观察生活,对奶奶制作油炸糖枣的动作描摹尤为细致,让人感觉奶奶正在做的不是一样普通的食品,而是一样艺术品。只有用心体验生活的人,才会有这样质朴而温暖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