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轶:爱的声音
发布时间:2024/5/28 15:26:50
有一种声音平淡又朴实,伴随着我成长。记忆中那清脆悦耳的声音,仍在耳边回响,久久地在心底回荡。
那年,那串声音。
进入高年级后,我每天晚上都能听到细密的“咔嚓”声在寂静的夜里响起。我总想去看看声音的源头,但因为桌上堆积如山的作业,次次都止步了。
清晨,餐桌上总会有一碟核桃仁。妈妈一副不可商量的表情盯着我:“必须把核桃吃完才能去上学!”“要迟到了,我带走路上吃。”我攥着核桃,逃慌似的跑出家门。
上学的路上,我边走边看着手中的核桃,哭笑不得:多平淡无奇的核桃啊,又苦又涩,居然被妈妈视为珍馐,还说可以补脑。我不屑地把核桃扔到路边的草丛里,还不以为意地想:“不就是个核桃吗?”
晚上,我写完作业,刚走出书房,又听到了从妈妈的房间里传出来的清脆的“咔嚓”声,妈妈房间里的灯还亮着。
怀揣着好奇心,我蹑手蹑脚地走到门口,把门打开一条缝,看见妈妈正弓着身子,忙碌着什么。我凑过去贴着门,又见妈妈旁边的小桌子上放着一袋核桃仁,地上散落着零零碎碎的核桃壳。原来,每天早上妈妈让我带的核桃,是她提前一个晚上一个一个亲手剥的!
“咔嚓咔嚓”声又响起。突然,一个核桃从妈妈手里滑落,核桃夹重重地砸在她的手指上。妈妈浑身一震,强忍着没出声,但微蹙的眉头、握紧的拳头出卖了她。
我下意识上前一步,这时,妈妈转过头来,我一惊,迅速回到房间里,鼻子一酸,眼眶也不禁红了。不久,隔壁房间里再次奏起了爱的交响曲,那清脆的声音如暖流一般涌入我心田。
第二天早上,我将妈妈给我的核桃仁放入口中,细细咀嚼,一股清香在舌尖上弥漫开来。我知道,嘴里咀嚼的哪里只是一个核桃呀!母爱不需要太多言语,得到它的人却已心领神会。
那年,那串声音,诠释着妈妈深深的爱意,凝聚着妈妈无悔的付出,它让一个不懂事的少年突然成长了。
(作者通联: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第二实验小学六年级)
推荐理由
指导老师马剑英:这篇作文就像核桃一样,外表平淡无奇,但咀嚼之后,却是那么酥软香甜!小作者以清脆的“咔嚓”声为情感的触发点,运用细腻的笔触,把妈妈剥核桃的一幕幕细节勾勒得淋漓尽致,又通过饱满的情感表达,充分展现了母爱的温暖和儿子的感恩之心,令人真切地感受到了爱与成长的交融。
特约点评
福建省福清市城关小学第四校区陈玮老师:“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本文如温暖的南风,轻柔地吹拂着读者的心灵,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以声传情,富有新意。小作者巧妙地以“咔嚓”声为线索,贯穿全文,使习作紧密有序。这一独特的表达方式,给读者带来新颖的阅读体验。
二是主题鲜明,情感真挚。本文围绕“爱的声音”这一线索,通过平淡而又朴实的语言描述母亲为孩子剥核桃的场景,却以深刻表达了母爱的深沉和无私,传递出浓浓的亲情,使人感受到真挚的情感,彰显了“成长”的主题。
三是细节生动,画面感强。作者运用丰富的细节描写,如“那清脆悦耳的声音”“妈妈房间里的灯还亮着”等,让读者如临其境,增强习作的感染力和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