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劲宏:少年何惧路难行
发布时间:2024/5/28 15:28:23
我,一个十足的军事迷。小时候,我特别喜欢看阅兵。屏幕上,士兵们手持钢枪,意气风发,列着整齐的方阵向前、向前。那画面震撼着我,让我痴迷、向往。
2023年5月,我带着“军队仿生蛇地震灾害救援装置”这一发明成果,报名参加全球青少年发明大会,一路顺风顺水,闯入了中国区总决赛。在设计过程中,一个个困难接踵而至。硬件错接差点烧坏主板,编程指令不完善无法正常启动……好不容易一番攻坚克难,我终于前进到了最为困难的环节——写1000多字的逐字稿对作品进行科学、详尽的介绍,然后完全背熟并参加比赛。一稿被否定,修改;再被否定,再次修改;如此再三,依然没有过关。此时的我,全身上下被无名的烦躁包裹着。
“妈妈,太难了,我们明年再参加吧!”我为自己搭好了放弃的台阶。妈妈看了看我,点点头:“没问题,你自己拿主意。正好林叔叔邀请你下午参观特警支队,你不是早就想去了吗?”
“哇,特警支队?”一想到可以近距离观摩偶像们训练,酷爱军事的我兴奋得一蹦三尺高。
来到特警队营地,只见一队特警叔叔正在训练“索降”。一名特警身上绑着一根绳索,正准备降落。只见他紧紧抓住缆绳,双脚交叉夹住绳索,从高空一跃而下,到了目标位置,猛踹窗户,直接翻身进入屋内解救人质。一连串的动作,行云流水,不等我看清楚,叔叔已经成功完成训练。接着,另一个叔叔也快速滑下……我不由愣住了,高难度的索降动作竟能被如此完美地演绎。
“林叔叔,他们训练了多久?”我好奇地询问担任特警队长的林叔叔。他笑着告诉我:“这个动作难度高,队员们训练了一个多月才将这一技术练好。每天,他们按照教程不停地重复着每一个规定动作,骨折、擦伤是常事,甚至有一名队员从楼顶直接滑下,差点摔成重伤。但是,他们个个咬牙撑住了,圆满完成了训练任务,没有一个队员掉队。”
原来,完美的背后是不懈的付出,是钢铁的意志,是不达目的决不收兵的执着。看着一旁对着我微笑的妈妈,我瞬间明白了妈妈让我来特警队的真正目的,一丝惭愧爬上心头。我崇拜军人外表的帅气,却从来没有真正认识军人。
回到家,我再一次提起笔,对逐字稿发起了新一轮的冲锋……一个月后,当我获悉作品如愿在全国赛道上获奖的消息时,我的心中愈发明亮:少年何惧路难行,携信心,不言弃,成长路上沐光而行!
也许将来,我也会成为一名真正的军人,一名决不当“逃兵”的军人!
(作者通联:福建省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二小学五年级)
推荐理由
指导老师詹清:有叙事不空洞,有细节不枯燥,有抒情议论,情感饱满。全文结构上,尤其让读者眼前一亮的是作者借“从外到内真正认识军人”“决心战胜自我完成赛事”这两条线索,从并行到交融,合情合理,层层推进,突出了文章主旨,让读者在感受作者军人情愫的同时,也品味到了作者的成长心路,具有满满的正能量。
特约点评
福建省闽清县实验小学林世凤老师:小作者的逐字稿虽然几易其稿依然没有过关,但在准备放弃之时,通过观看现场特警索降的完美表演,峰回路转,柳暗花明,进而重塑自信。这样的巧妙构思,披露出心路历程,透露了心智成长,值得同学们借鉴。
一是看到索降的完美表演。小作者亲临特警队的营地,目睹特警叔叔的索降过程。“一连串的动作,行云流水”,写出索降之娴熟;“不等我看清楚,叔叔已经成功完成训练”,道出索降之神速;“我不由愣住了”,窥出索降之完美。小作者通过对动作、神态的细致描绘,对特警叔叔的索降表演由衷叹服。
二是听到队长的谆谆教诲。队长的言传身教,让“我”心灵为之震撼,完美表演的背后竟然需要不懈的付出:长时间的训练,“这个动作难度高,队员们训练了一个多月才将这一技术练好”;重复性的训练,“每天,他们按照教程不停地重复着每一个规定动作”;危险性的训练,“骨折、擦伤是常事,甚至有一名队员从楼顶直接滑下,差点摔成重伤”;永不言弃的训练,“他们个个咬牙撑住了,圆满完成了训练任务,没有一个队员掉队”。听到索降队长的教导,“我”“瞬间”醒悟——成功需要艰辛的付出,正所谓“成功的背后,都有一个含泪的笑脸”。
三是悟出成功的灵丹妙药。目睹索降的完美表演,耳闻目染队长的谆谆教诲,“我”豁然开朗:“完美的背后是不懈的付出,是钢铁的意志,是不达目的决不收兵的执着。”这样的悟出,不是“贴标签”式的领悟,也不是生硬说教式顿悟,而是水到渠成的彻悟。“我”顿生愧疚,重塑自信,“携信心,不言弃”,“对逐字稿发起了新一轮的冲锋”,可见“我”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真真切切地悟出成功的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