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羿辰:光影中,遇见敦煌
发布时间:2024/5/28 15:35:37
2024年1月31日,我追逐痴迷已久的敦煌文化,参加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光影艺术展。在敦煌壁画层层叠叠、虚虚实实的变幻中,在光影交错的科技展馆内,我首次聆听到了穿越时空的轻歌曼舞,首次欣赏到宏伟的飞天乐伎画面,首次带着震撼触摸世界艺术文化史中的重要瑰宝。
从入口开始,穹顶建筑风格就把我拉入了玄幻的画面中。左右两侧的五彩斑斓壁画,有骆驼、商船、波浪、云烟,一下子让我穿越到了敦煌的历史洞穴中去。我不禁回想起以前读过的历史:敦煌石窟这个重要的历史遗迹,曾被遗弃在沙海里,几百年来人们几乎忘记了它的存在。直至1900年,它才重新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敦煌的石窟艺术也逐渐被世人所关注。
紧接着,我在迷宫似的红底墙上,领略了各个洞窟的悠久记忆,北大像窟是莫高窟的标志性建筑,藏经洞里蕴藏着无穷的宝藏,四壁饰有花纹的藻井绚烂夺目,涅槃窟、禅窟意境深远,药王经变图、释迦牟尼佛像庄严法相……全部的文化,融汇成一轴精彩的历史画卷。
最让我动容的是光影互动体验区,我仿佛化身为九天乐伎,随着九色神鹿在屏幕上跳跃闪烁,时而出现时而消失,我还在电子屏幕上欣赏莲花盛开、佛陀降世的神迹,在环绕式展区欣赏敦煌舞乐,敦煌千佛和丝绸史话。这个活动不仅让我直观感受到敦煌壁画的艺术魅力,还让我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神秘的敦煌文化,通过先进的光影数字技术呈现在世人眼前,这是千年前的辉煌,更是千年后的荣耀。传统文化价值与魅力,叠加上数字技术的应用与创新,这是一场真正的盛宴。
光影交错中,我遇见了敦煌。
(作者通联: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实验小学五年级)
推荐理由
指导老师侯瑾斌:本文抓住了自己的切身感受,把对敦煌文化的热爱融入文字中,小作者观察细致,不断地把自己的感受和实际的景物结合起来,借景抒情的同时,抒发了自己对敦煌文化的崇拜与热爱。全文内容新颖,选材上佳,语句优美,兼具真情实感。
特约点评
福建省福清市城关小学第四校区陈玮老师:
一、引人入胜的题记,开启奇妙之旅
“光影中,遇见敦煌”,如同一把神秘的钥匙,开启了通往敦煌文化的大门,引领读者走进那绚丽多彩的世界。
二、写法独具匠心,情感真挚流露
一是痴迷之情,如泉涌流。文中“我追逐痴迷已久的敦煌文化”,直白而热烈地表达了小作者对敦煌的热爱,这种情感如泉涌流,贯穿始终,让读者真切感受到那份执着与向往。
二是文化画卷,细腻铺展。小作者有条不紊地描述着在光影艺术展中的所见所闻,将敦煌的壁画、洞窟等一一呈现,如一幅细腻铺展的文化画卷,让人身临其境。但在描述过程中,部分细节的刻画可以更加深入,比如对某些壁画的具体元素或艺术特色可以进一步展开描述,进而增强习作的感染力。
三、文化感悟深刻,体现创新与传承
一是创新之光,辉映敦煌。小作者通过先进的光影数字技术,让神秘的敦煌文化在现代科技的映照下绽放出新的光辉,这是创新带来的魅力。
二是传承之火,永燃不熄。敦煌文化的价值与魅力,在数字技术的助力下得以传承和弘扬,这是对传统文化的深情守护。“薪火相传,心灯不灭。”在对创新与传承的表达上,可以更加谈一谈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敦煌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以“相遇”为线索,光影交错中,作者与敦煌相遇,我们也通过这篇习作感受到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希望小作者在今后的习作中能进一步优化细节描写,更深入地挖掘主题内涵,使作品更加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