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邱恩多:遇见“最美”
发布时间:2024/5/28 15:36:10
杭州西湖自古是文人墨客常来之地,古人云:“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是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卷。最美,莫过于它。于是这个夏天,我们一家决定畅游西湖。
环游西湖,犹如漫步于人间仙境,苏白两堤,桃柳夹岸,两边是水波潋滟,游船点点。我和爸爸妈妈,一口气拍了无数张美照。突然,看见不远处有一团人群,我们怀着好奇心走去。
一位老师傅坐在一张桌子前,手持长柄剪刀,聚精会神地剪纸。我用好奇的目光注视着他,只见老师傅两鬓已经花白,眼随刀走。抬头一望,看到了“剪影”二字。啊!原来是剪影!我这是第一次遇见,兴奋得像一只小鸟,首次发现了天空的辽阔。我看向父亲,没想到他心领神会:“走吧!我们也去留个纪念。”我一听,像蜜蜂采蜜般“飞”过去。
排了一会儿队,轮到我们了。母亲开口道:“师傅,剪一次多少钱哪?”老师傅嘴角上扬,笑道:“这是免费的,快坐下吧。”我们一脸诧异:“不用钱?在这个名贵的风景区,这样费时耗力的活,竟然是免费的?”母亲欢喜地坐下来,刚想摘帽子,老师傅却说:“不用摘,这样更好看。”“不麻烦您吧?”“不会,不会。”老师傅抬起剪刀,一拐弯,一个漂亮的弧形诞生了……
轮到我了,我静静地配合着老师傅。这时,排队的人越来越多,可老师傅并没有着急,没有应付了事,依然专注地剪好每一刀。我很疑惑:“老师傅这样不收一分钱,还要顶着烈日剪影,图个啥呀?”我忍不住问老师傅,他却乐呵呵地说:“小朋友,你看,留在西湖的影子多美呀!”接过老师傅手中的剪影,忽然觉得沉甸甸的,在夕阳的照耀下,闪着我从来没有见过的美丽光辉。
我顿悟,原来老师傅想把最美的瞬间通过剪影这个方式传递给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啊。接着,我赫然发现印章上的一行小字: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
啊,老师傅剪的不是影,而是艺术、是人生;那剪刀裁出的是对艺术的执着,是中国一代工艺人的匠心!我想,这才是我心中最美的遇见吧!
(作者通联:福建省连江县透堡中心小学六年级)
推荐理由
指导老师邱丽:这是一篇情感真挚、富有思考的文章。本文通过对西湖的一次游历,表达了对老师傅剪影艺术的敬佩和对美的追求。小作者善于捕捉老师傅的专注和执着,以及通过描写“我们”的语言、心理活动等来侧面衬托老师傅的无私付出,展现了中国工艺人的匠心精神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同时让读者们也领悟到什么才是最美。文章语言简洁明了,结构清晰,情感真切,是一篇优秀的文章。
特约点评
福建省厦门市新翔小学黄宗耀老师:杭州西湖很美,犹如“人间仙境”,是很多游客慕名而往的胜地。可是,小作者却以独特的眼光发现了比这更美的画面。
一是以小见大,立意深。小作者在游览西湖的过程中,突然发现有人在景区路旁“剪影”。透过免费的“剪影”,小作者看到了剪影的老师傅金子般的心,他头顶烈日,不计报酬,无私奉献,把最美的瞬间传递给游客。小作者由此感受到老师傅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澄澈美好的心灵,不愧为德艺双馨、名副其实的“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
二是“疑惑”释怀,情意浓。小作者在行文方面很有特色,通过产生一次次的“疑惑”,然后用心观察,一步步地“解惑”,就像魔术师为我们解开一个个“谜团”,文章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首先是写了第一个“谜团”:不远处有一团人群,在干什么呢?原来是一位老师傅在剪纸;接着产生第二个“谜团”:这位老师傅“费时耗力”的剪纸怎么可能是免费的?这个“谜团”的答案在接下来的描述中可以找到;第三个“谜团”,那就是“老师傅这样不收一分钱,还要顶着烈日剪影,图个啥呀?”这个“谜团”的答案,就是“我”赫然发现老师傅曾经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中国工艺美术家”称号!原来,老师傅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剪出了自己美丽的人生,剪出了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剪出了中国一代艺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短文的结尾意味深长,点明“遇见‘最美’”的主题。每一个人都是生活的主人,都是文明的传承者,我们也应该为“点亮生活”焕发自己的美丽!这样,人人都可以遇见“最美”,人人都可以做一个“最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