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玲:遇见莆仙戏
发布时间:2024/5/28 15:41:47
檐角还在滴滴答答地淌着雨水,红幕已缓缓拉开,露出了色彩斑斓的布景,宛如一幅精美的画卷。方寸舞台上的戏曲演员全情投入,沉浸在才子佳人的悲欢人生中。
小时候,逢年过节,村里总会请戏班子回来搭台唱戏。初遇莆仙戏时,我还在上幼儿园。那天,奶奶像往常一样送我去上学。远远地,村庙里传来一阵阵喧闹的锣鼓声——“咚咚锵,咚咚锵……”。“呀!今天有‘嚓嚓铿’呢!”奶奶低下头,用淳朴的莆田话告诉我。我二话不说,拉着奶奶闻声而去。人群中,我睁着好奇的眼睛,仔细打量着舞台上粉墨浓妆的艺人。当戴着华丽凤冠的女主角出场时,我兴奋地伸出小手指着,天真地喊:“这肯定是位小姐!”奶奶笑了,搂着我,扬声道:“我家囡囡真会看,这是花旦呢……”虽然对于跌宕起伏的剧情,我时而明了,时而迷糊,却莫名地陶醉其间,看得如痴如醉。我喜欢说着诙谐莆仙话逗得人捧腹大笑的丑角,羡慕那婉转悠扬、腔圆字正的旦角……
伴着春花秋雨,“嚓嚓铿”渐渐走进了我的生活,浸润了我的童年,大家都说我真是个“小戏迷”呢!
再见莆仙戏时,它已登上了央视春晚的大舞台。那晚,除夕夜,全家人聚在客厅,兴致勃勃地看着春晚。遇到不感兴趣的节目时,我便闭目养神。正当我昏昏欲睡时,突然一声“嚓嚓锵,嚓嚓锵”惊醒了我,多么熟悉的乡音呀!悠悠民乐中,只见男女主演吴清华、黄艳艳在朦胧山水意境的舞台上亮相了,他们演绎着《踏伞行》第四节“同行”的唯美场景,唱响了千年古韵,那歌声温润如春流。他们相互依偎,眉目传神,传递着无尽的忧愁与喜悦,观众们的心被一阵柔情深深地触动。和喷火、变脸等充满“辣味”的川剧相比,莆仙戏显得中正平和了许多;和梆子、板胡等慷慨激昂、满是燕赵豪侠之气的豫剧相比,它又添了些许江南烟雨的柔美。一颦一笑,一招一式,儒雅的才子和娇俏的小姐用正宗的兴化唱腔谱写出了一段莆阳大地的悲喜故事。
近几年,莆仙戏的发展令人欣喜,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表演艺术家,他们潜心苦学,努力追逐自己的舞台梦。而且,如今的国人也越来越重视并弘扬传统文化了,昔日坐满了老人的戏院,也有了年轻人的身影。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与莆仙戏的相遇让我深深领略到了中华戏曲艺术的无尽魅力,愿它未来能遇见更多爱好者,愿它的传承赓续,如木兰溪的河水一样,源远流长。而我也将发扬莆仙戏艺术家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奔赴未来。
“咚咚锵,咚咚锵……”听,方寸舞台上又开始上演一出令人心潮澎湃的莆仙大戏了……
(作者通联: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第二实验小学六年级)
推荐理由
指导教师马剑英:莆仙戏别样的艺术魅力如涓涓细流,在小作者的笔下汩汩涌现着,紧凑的结构和分明的脉络令人眼前一亮。从初遇莆仙戏开始,那颗热爱的种子就已在她幼小的心灵中萌芽。春花秋雨般的莆仙戏,温柔地滋润了她的童年。后来,再次遇见时,莆仙戏不仅登上了央视春晚的大舞台,还赢得了全国戏剧大奖,这更让她对这门艺术心驰神往。她期待有更多的人关注和传承莆仙戏,弘扬中华文化,真不愧是一个“小戏迷”!
特约点评
福建省福清市城关小学第四校区陈玮老师:小作者在习作开篇通过对莆仙戏舞台场景的描绘,迅速将读者带到独特的氛围中,富有诗意,引人入胜。
一是如临其境,“听”悠悠戏韵。小作者通过对“悠悠民乐”的描写,让读者犹如置身于现场,感受到那温润如春流的歌声。文中运用生动的语言,细腻地描绘了唱腔的婉转悠扬,让莆仙戏的独特韵味氤氲于习作中。
二是角色刻画,“品”浓浓戏味。小作者细致刻画了不同角色,如诙谐的丑角与婉转悠扬的旦角。这种对角色特点的生动描摹,让读者能深切体会到莆仙戏的浓浓味道。
三是巧用对比,“悟”款款戏情。小作者讲述自己与莆仙戏的两次相遇,一次是儿时的好奇,一次是成年后的欣赏。通过对比,展现了莆仙戏剧情的魅力,以及莆仙戏对观众情感的触动。
四是显深意,“承”熠熠戏史。习作提到优秀表演艺术家的潜心苦学和年轻人的身影,体现了莆仙戏传承上的光明前景。这种对传承的关注,使习作更具深度和意义。
整篇习作结构清晰,语言生动,戏韵、戏味、戏情、传承贯穿始终,让读者充分感受到莆仙戏的魅力和小作者对莆仙戏的热爱。同时,习作也体现了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关注,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