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业男:雪夜随笔
发布时间:2014/11/13 11:35:17初雪过后的晴夜,朗朗气清。天空像被清洗过一般,与冰雪同样纯净。初暮,隐隐泛着天蓝色的微光,蓝得纯粹,纯粹到我不相信这确是湛蓝,却又透着沉稳,庄重。月牙便在这样的帷幕上白起,白得皎洁,亮得耀眼,单是白则淡然无味,单是亮则气色不纯,可这月,虽不是圆月,却亮莹莹如清泉,白汩汩如湖镜,真是可爱动人,让人见了,仿佛心里也盛了这一方清泉湖镜。这月放往常便也罢了,可偏偏出现在初雪过后的初暮天蓝的帷幕下,却显得庄严,净澈。我本想用森严形容,可森太阴暗;又想用高寒,可虽是雪后寒夜,见了这月便只觉得气爽怡人,纯洁喜人,未曾有冷竣之感;还想用轻盈,但虽仅是月牙,可它宝莹地嵌在蓝幕上,倒有几分庄重,实在让人想不起飘逸之语。月的周围有稀疏的宝石镶嵌,它们本可被判为白色,但冰雪的纯白鲜明对比出它们闪烁的银光,或璀璨明耀,或隐隐点点,其中有些好似被风拂面,款款波动。而更多的却躲着你,它们似乎讨厌城市的繁华灯市,厌恶心泛气燥之人,非要让你沉下心来,站住脚仰望星空,久久地等待它们从深蓝的帷幕外慢慢挤进来,一颗,三颗,六颗,十颗……你站得愈久,挤进来的星星就越多,到最后连自己都惊奇,数不清原本一片湛蓝的背后隐藏了多少秘密。然后我看着它们,它们亦瞧着我,仿佛看透了我浅显的灵魂,那是一种似笑或嘲带着孩童般好奇的目光。我或受了讥讽,或迫于酸疼,猛然低着松缓疲劳,却还惦记着方才神灵的对话,于是便复又抬起头,头顶复又是深蓝的帷幕。
不错,已夜色渐深,天空依然纯净,却已变作沉重的深蓝。活跃其上的是愈发明亮的弯月与闪烁的群星。由于受了方才小星星的潮弄,我便不屑于和它们玩捉迷藏,于是便独对着那弯月看。不觉想到月圆之夜。一日,亦是这蔚蓝的天空,却没有今日之澄澈,大概是因为秋日不曾有雪的洗礼吧。虽然如此,却有圆月当空,流水般的月色洒向青黄相称,被风吹得簌簌作响的树林,煞有风致。圆月清丽而圆润,映着冷湖,和着肃秋,让人心欲言而语不足,欲清宁而多遐思。且看那月上黑影,如画而痴醉,方知天上人间,各在一方,遂知酒对三影之事亦非虚言。心有所思,思不能言,顾无知己,叙不成诗,且赏且叹,不能自己,方此之时,吾自觉与古人同。又一日,圆月和盘,然色朱,如饰脂粉,倩兮盼兮,清婉不俗。我本思月之为人,必清高寡世,然竟亦能起妆款步,经视众人,此何等气质气魄,绝非假意刻饰者可比。既为我所未料,更为众所大惭,方想及东坡语:“浓妆淡抹总相宜”,可知,嫦娥非谬传耳。
我方及回神,却见月下有一巨墙立于楼后,起伏波折未曾见,但隐隐发白。细视之,却是冰山,此雪积于山阴而未化之故。这冰山沉沉暗伏,其上却跃然有星闲莹动,排列奇特,却如神秘的占卜词一般,神秘稚拙。面山对月观雪,这是何等景致,大有“雪月映阶暗听潮”之感。但冰山晴日之景犹胜,且不说层层积雪之可爱动人,单是那松那石,于雪中便别有风致。往日观山上之松,总是一团青绿,虽是常青,但终让人腻烦,至于那石更不必说,山由石生,远观山则石隐而不见。然一经雪过,青松棵棵自立,青枝上托着饱满的雪,远远望去,波浪滚滚,起伏处是震撼人心的顽强坚韧的精神与冬之歌唱,那石的突起,此时在雪的衬托下更加梭角分明,一切一切的突起是显现出大山的骨感美。一山连着一山,雪便整整盖满了所有角落,让山的脊背更加平滑柔和,映出闪闪的光亮,晴日不可少阳光,若没了阳光,冰山及这冰山上的雪连同那赏雪的人都要失掉一半乐趣,阳光所到之处,雪便有了阳刚气息,混在这金色里,柔柔的有了一丝暖意,你看这山时便觉得这山与雪好似在懒洋洋晒太阳。阳光未到之处,阴影停驻,银白世界让你清晒肃穆,理智不知从何而来,却总嗅到一丝宗教的气息。最妙的是那阴阳变化,看那山脊山谷忽而冷忽而暖,忽而静止不动,似画却又胜过画,到黄昏时,向阳处极尽全力炫耀大自然之能工巧事,变幻出各种颜色,连山上云朵也不放过,仿佛那雪知道它是从云彩度过来似的。
我望着那山上及山下道路树丛中未化的积雪,自然又想起昨夜那一场纷飞的大雪来,先是淅淅沥沥下着冷雨,滴滴答答敲打在伞上,从清晨到晌午,从晌午到黄昏,点点滴滴,同学们或默然,或松懒细语,甚是清净,然而却有一种说不清的压抑,其中满含着急迫。我却也撑伞望向天空,心里亦有说不出的沉郁,比那阴冷的苍穹还要寂寞几分,可仔细品味却总听见心里有溪流在流动,却未闻其声,有翠木萌发,却翠色遮隐,我说不确切,权且用这比喻略述一二。我们都在等待。大概近雪情更怯,忘怀反失声。故等来那雪时,心里反没了那兴奋与急迫,只是立即抓起伞来便奔向门外。好大的风雪,方一出门便与风雪撞了个满怀,怒号的狂风卷着千万片飞雪扑面而来,大衣裤子瞬间裹上一层白霜,唯有面部受了伞的庇护,可以看得清这般的美景。匆匆擦过世间污染的空气,呼啦啦一片滑落下状大如花的雪片,风儿协助云天,欢快倾洒下无数快乐的精灵。正如花是春的使者,蝉是夏的乐师,雪便是冬的精灵,没有谁比雪更懂冬天了。它们飞舞着,欢笑着四处游走,肆意掠过人们的面须,调皮地贴在树干上,任由欢唱的风儿扯东扯西,弄得团团转。可谁都不恼,是啊,在这枯燥单调的冬日里,谁不欣喜这有趣的玩笑呢?故而校园里一群群学生被风雪叫了出来,不,是青春被风雪呼唤出来。那一阵阵尖叫,欢笑,打闹,不正是青春所特有的活力吗?不顾风雪冰冷与风的刺骨,堆雪人,打雪仗,任由书包袋子埋没在雪中;为了享受雪的祝福,竟对着那精灵如孩童般的好奇,玩赏半日却全然不知已被雪花“玩裳”成了雪人。
且走,且赏,且叹,一景一物都是天地之精华,仿佛都饱含着空灵情思。回首望去,静谧的校园安躺在大山的怀里凝视着那星、那月、那雪,以及风中伫立的那个自己,无限遐思。
教师点评:
就一个雪夜,就一轮芽月,竟“随”出了二千余“笔”,若雪夜初晴,皓月当空,岂不“随笔”出万言长卷?佩服作者的文学功底,亦肯定作者的大家情怀!
学生:潘业男
学校:山东师范大学
点评教师:作家 周末
来源:全国学生作文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