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琳:真实与虚拟,自由与束缚
发布时间:2014/12/18 9:07:05行走在沸反盈天的时代中,生活被信息包裹被科技裹挟。正如耿更斯所言:这是最繁华的年代,亦是最萧条的年代,我们在时代的夹缝中徘徊,挣扎,踌躇独行,天上地下人间都仿佛没有一处安身之所。我们一边享受着科技发展的丰硕成果,一边终日幻想着自己是钢筋水泥丛林里的人猿泰山。时间的坐标不断延伸,坐标上的世界,也随之不断变化着,我们沉浸在虚拟中无法自拔,但唯一无法改变的是,时代的火车不断向前开去,多数人却认为,黄金时代永远都在身后,于是,一缕青烟升起,时代夹杂着嘈杂向前奔去——载着那些愿意的,拖着那些不愿意的。
我们是伴随着科技而生的一代。科技融入生活,注入血液,我们在时代的潮流里随性,不可避免地,零乱了内心的步伐。虚拟的世界让我们忘却了何为“真实”,自由的诱惑却又携带着“束缚”的枷锁。许多人喜欢将人生喻为杯水,在逝水流光中,经历了辛酸凄楚,欢歌笑语,百无聊赖,冗杂无趣。而人生的要义也正似那水,消逝在不曾注视的阳光中,偶然的回头,氤氲成一种暂时的空虚......谁都不希望生命的最后只是在时光的急流中抛出一堆白骨,逝去既是必然,何不悄然目逝,葬在那饱和美丽的人性光辉的沙丘之上,守住一片人性的薄云,如何?
青春年少,我们当然期待肯定的答案。然而各种科技给生活注入巨大的信息量,我们过早地被抛入这个满是竞争与争斗的世界,信息时代无可避免的弊端在我们身上显现出来,许多人出生时都是原创,活着活着却变成了盗版。思想家曾经给出这样的言论:“过早地成熟便是完美。”站在人生的拐点处,面对着向前狂奔的科技与信息时代,我们不禁要呐喊:“究竟‘真实’为何物?‘自由’为何物?它们,还重要吗?”
“生活在真实中”被捷克思想领袖哈维尔称为“反政治的政治”。在公众领域中公开坚持自由,诚实,尊严的政治,恢复政治本身的崇高目标。在日常生活中,不放弃任何诚实表达的机会,不奢望代价的付出能获得立竿见影的收效。在自身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过一种有尊严,敢担当的生活。这种生活不止是物质的繁荣和技术的先进,更是灵魂的家园和精神的归宿。
随着上世纪中国各种危机与动荡的尘埃落定,“信息时代”一时间形成一股新鲜气流,夹杂这西方气息由中国东岸登陆,随后席卷整块土地。时代的飞速发展与变迁,相对静态,滞后,有限的新闻已无法满足公众对于信息的饥渴,突破版面与发行时间限制的网络媒体应运而生。公众追求信息的便捷与实效性,雅安地震发生后仅53秒,就有人发出了第一条微博。呼吁民众让出宝贵的通讯资源,同时号召救援人员尽快实施救援。
信息,科技,网络的快速发展推动时代向前迈进无疑。但不断追求真相的我们,却不断地失去了自我判断与坚持真实的能力。马航失联,缺乏信息核实责任意识的民众在网络上散步各种言论与猜测,更有网友将不满之情迁怒于马来西亚人身上。梁静茹,品冠等马来西亚歌手,在事故发生后纷纷在微博上表示哀悼,而换来的更多却是愤怒指责,怒骂,无端攻击和批评封杀。问问自己,你真的是为了生命而难过吗?多少人浅思考甚至不思考,集体无意识,人云亦云......
在网络与科技的映衬之下,现实显得平庸不耐烦。似乎每一代人的青春期都是不满的,无条件的不满,无条件散发的恶。这似乎完全是每个人必经的生理过程。然而,科技与信息时代的到来,让我们这一代人的青春期,早已超出了它原有的范围。
科技提供了一个脆弱的高台,更加抽身于现实生活,提供了一种局外人的视野,教会我们更加批评地认识我们成长起来的世界与社会习俗。因此,我们也学会更加残酷,不留情面的撕去家长与老师任何伪饰的外衣。站在岌岌可危的高台上,居高临下地扫视一切,使我们收获了巨大的满足感。盲人的世界里,独眼人便是王,因为他拥有了自由。
而在信息与科技的时代中,我们疏于真实,活在虚拟,任何自由都被戴上了无形的枷锁加以束缚。有些人评价我们这一代的年轻人是“冷漠的一代”,是一种让人不太舒服的冷——缺少热情,缺少善意。也有人说我们是“调侃的一代”——自认为看透了一切,不相信真诚的存在,对一切都报以调侃的态度,已经失去敬畏之心了......年轻的我们把握不好对于真实与虚拟的取舍,而生活在科技的伪饰之下,成年人似乎也在其中迷茫,“真实”与“自由”两词,竟带有些许讥讽的意味。是该在潮流里随性,还是执着于真实与自由?
想起一则寓言:伊甸园里最美丽的玫瑰受了魔鬼的蛊惑,一心只想追随潮流变得有用,于是在上帝的帮助下,她变成了世界上第一颗卷心菜。“真实”与“自由”在时代的潮流间,就像那株玫瑰,美丽而珍贵,就是没有用。但如果去掉这些无用的劳什子,改种饱腹的卷心菜,伊甸园变成了菜园子,未免也太可惜,甚至有些可悲。
任何进步都伴随着两面性,科技与信息的时代中,我们忘记了真实,忘记了自由,忘记了初衷,忘记了终点。中国人擅长相忘,而成长过程中一路走来,我与整个时代却是一路相望,不曾相忘。
学生:朱琳
学校:济南外国语学校
指导老师:闫兴国
来源:第九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