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勇军:自习室的红方巾
发布时间:2014/12/19 15:03:26上完两节课才十点,还早。这么早,去图书馆找个位子自习吧!英语六级考试眼看就快来了,是该好好突击一下的时候了。背着书包匆匆朝文学阅览室走去,远远地就看见很多人也匆匆往里走(进),可是却也有更多人情绪低落地走出。稍近,发现出来的和进去的都被感染了般,有类似的面孔。不用说,阅览室坐满,也不用费多大劲换地方了,这儿爆满,其他地方也不会有空座。虽然窗户和别人的面孔透漏给我的是绝望,但仔细一想:来都来了,碰碰运气吧!
走进阅览室,前后搜索,真的是无地儿插针。突然,一抹淡红闪过我的眼前,有张桌子,还是那张桌子,那张摆着红毛巾的桌子,又是空的。思绪拉回到不知是上个礼拜几的那个下午,当时同样是来自习,当时人比今天还多,同样是没有一个空座位。虽然并不是每个座位都有人,但是都有书或者书包、挎包。此时,唯有一个座位既没有书也没有包,但仍是没有人坐下。因为这上面摆着一块红毛巾,叠得整整齐齐的,湿漉漉的,新的,显然不是抹布。前面两个女生经过这块毛巾“坐”着的座位时,研究了两眼踌躇了抹两片口红的工夫,但终究没有坐下。
我迅步来到座前,我不相信,毛巾——这样斯文的物品如今也会被用来占座了!再说就是真用来占座,人来了道声歉也不失我当代大学生的身份嘛。不犹豫,卸下书包毫不犹豫地安然入座。
记得上学期期末考试临近的一个晚上,我在另一个自习室复习功课。虽然也是座无虚席,但在座嘉宾已大部分随暮色降临或食堂召唤化作各式大学特征品。有高些的化为了细长的保温杯,矮些的化作了喝剩的奶茶,胖点的化为《申论》一类的大书,我对面的那位也许太过单薄,竟化为了一张薄薄的试卷。这张考卷吸引了足够的目光和愤怒,但终究没人有漠视它的勇气。一位女同学看似即将踏出这一步——她拿起这张纸看了看,嘴里嘟囔了一句,有正待坐下的趋势。恰逢此时远处正有人离去,待确定那人真的没有留下任何一张纸后,她放弃矜持跑了过去。我对面坐着的仍是那张摊着的试卷,只不过更没有“坐相”罢了。
打住思绪,再看看眼前这块叠好的毛巾,已经干了。将它挪到一旁,开始了我的自习。过了许久,有些累了,休息了一会。拿起这块毛巾,打开它,画着美丽的向日葵图案。从它的商标我第一次知道这种正方形的小毛巾叫方巾。
遥想去年临近期末考试的那些天,八点开门的图书馆门前不知从几点起就站满了人,很多站着就已经开始了一天的紧张备考。记得有一次我是七点到门口的,自信满满的我发现此时我的站位就占不了多大的优势了。开门的一霎那,人流喷涌而入,像是摇晃后打开可乐瓶盖的瞬间。速度快的就近冲向一楼左右两边,速度次之的涌向了二楼,剩下的是速度最慢的一看二楼希望不大瞬间加速向三楼奔去。我属于是速度稍慢的。可恨的是这种情况下占座更加普遍。那些跑得最快的人大多都是身负重托,一冲进阅览室首先找个没人的位子坐下,赶紧从在门外就拉开拉链的书包里拿出几本书四处一飞,这四周疆域就算是都划入他的麾下了。任务圆满完成,掏出手机报个喜,开始自己的一天。掏书的动作终归是要花时间的,情况紧急时还得凭那张嘴。书还没掏出,对面人已经迅速坐下,“对不起,这有人了!”因为后面还有空位子可抢,被打发的人基本也不会继续逗留。有位同学不太走运,因为她碰见的是我,我没有理会,僵直坐了下去。立即回应一句,“我觉得你不能这样!”好歹是赖着一位置。
思绪拉回来,又看了一会书。时候不早了,看完余下两页就回去吧!再看看这块毛巾,不,应该是方巾。扔掉它实在不文明,这也许是为什么每天打扫卫生的清洁工阿姨没有清理它的原因。但绝不能让它再留在原地,不然,这张桌子就成我的专用桌啦!我不来,这位子不知又要空多久了!我又叠好它,整整齐齐地摆在了桌沿,再往桌沿推推。这也许能提醒同学们这不是用来占座的。回到宿舍的路上我想了很多,现在仍然会想——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书随人走,也许每个人就不用为占位而烦恼了,三分之一的时间都用来号召大家不要占位的公告牌就可以用来多宣传好好学习了。
我庆幸我来到了一个学习氛围浓厚的校园里。但如此热爱学习的方式似乎有些与大学生这个称呼格格不入,这难道不是一种自私的表现吗?为了自己能有稳定的学习空间而占有公共空间,并因此而造成极大的浪费。或者每个没有座位的同学都能从无视这块方巾开始从而到无视所有的占座,那么,占座这种现象还有土壤吗?大学原本就该是个公平、道德的地方,但这种现象无疑是对大学这个称呼的亵渎。我想做一个实验,我们的公共学习场所从此没有占座了,那么是不是所有同学都不用再为自习室没有座位而烦恼了呢?当然,愿望终归是愿望。
又快到期末考试了,好久没到图书馆自习了,不知道那块方巾还在不在。
点评:一件极小的事,被作者细细道来,不仅韵味十足,而且侧面反映了校风和学习气氛。于是,作品达到了以点见面以一当十的目的,于是,作者的才华也在这一“点”上显露出来。
学生:陶勇军
学校:武汉大学
点评作家:周末
来源:全国学生作文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