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晨艳:暖秋
发布时间:2014/12/19 15:15:03南通的冬来得很晚,于是春,也正如因为避让其他列车而晚点的绿皮车,在彼此人生的旅途中悄悄地来迟。就这样,我们多了一帧帧旅途风景的停驻。有人会欣喜地去感怀这路途的知遇之恩,而有人却会焦虑、遗憾错过了他们匆匆的下一段旅程。
心若豁达,则可纳天地日月,四季更不在话下。可我们都只是孩子,仅仅涉猎了人生的序言,就更谈不上什么超脱了。便总感伤当年踏上往校列车的那一刻后,从此故乡仅有冬夏,再无春秋。
在染上料料峭峭春寒的蒙蒙烟雨中,偶尔,能在这看到一只白色的水鹭。它飞到熟悉的河底,却听到了陌生的机器声音和忙碌的人影。鸟也知性,也明白时过境迁,所以它未被惊吓,只是悠然地张开了翅膀,悬起一双墨筷般的脚,往后挪了挪,悄声无息地落在曾经是被河水淹没的机器上面,无奈地摇摇头,奋力用嘴啄食浅浅的水塘,痛了或累了就把头埋进羽毛里。
这只是一种情结,鸟也会恋旧地,一如人恋故乡。
客居异地,便容易回想起故乡的秋,寒意总是很娇羞地姗姗来迟,晚到了紧靠着冬天甚至触碰了春天。她的气息在枫叶被霜冻后,便悄悄地溶解于那看似深寒而人又能经受的风中;等到洁如早春梨花的白雪降临时,便将一切秋的痕迹都带走了。郁达夫在《江南的冬景》里所写的,无非是江南的冬梨犹未光临前的深秋罢了,可掐指算一算时间,却还真算得上冬天了。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在这没有翠绿的初春,恰似故乡没有雪白的晚秋。
遥望江南,想起天平山上的枫树或许还有些是范仲淹手植的。从宋代如烟的风雨中漂泊到今天却还有成林的风貌,已算很不容易了。人们在这里嬉游,但是总忘不了拾起一片更比二月花红的枫叶;或在无人的时候,偷偷地采下这一叶叶思念。把枫叶放于手心转动时,隐约能够听见些许轮响,它似乎诉说着西北风沙下艰苦的岁月。而“小范老子”的文人虎胆,也随当年的枫叶化作春泥,铺成了路。行人踩下的每一步,似乎都是历史沉重的脚印。
没读书时,一切都是快乐、简单的。而读了些许书后,每行一步路,都如个去朝拜圣的虔诚信徒:学会冥想,学会在视野的变迁中感受时间的厚重。到了这里,树叶也同样是飘零归根,于故乡无异;而我是轻的,似乎是把心忘在了家里。
尽可能地在美中散步吧,和宗白华一样。兴许还能休整一下疲惫的心灵。差点没发现还有一片水!这里的装饰还和家乡的夏天相似:水柔的垂柳,水灵的影月,还有那睡时被凉风惊起的水鹭。看着它们一只一只扑腾起来,才发现其实我们竟然不是孤独的。其实相隔不远,在没被断流的小河这边上,还是一片热闹的景象。
一个人的思乡固然沉重,看似冷若北秋。可一些感情却早已如影随形,这不是时间的冲刷和地域的改变所能够抹去的。让人瑟瑟发抖的是仅仅只是外界料峭而更如隆冬的春色;但心若有了归属,无论何处,无论何季,都会是温暖的。因为:家,唯独在你身边。
教师点评:
《暖秋》是一篇相当不错的作品,读来给人的心都是暖暖的。作品语言如行云流水般顺畅靓丽,在这美丽的句子中常常有奇妙组合,文中所用的一些比如句子也新鲜有趣。
学生:孙晨艳
学校:南通大学
点评作家:霍才元
来源:全国学生作文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