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徐乐益:魂系淮扬

发布时间:2015/2/9 16:37:22

 

近来心绪颇不宁静,总感觉缺少点什么,剪不断理还乱,任由思绪翻飞,不禁忆起了很多往事,主要还是读书时候的无忧无虑,顺着这条思线竟然想起了别过数年的淮扬了,谈到扬州,笔墨一下子渲染开,似乎早已不等自已。

还记得初到扬州是十年前的事情了,人皆言缘分二字,似乎和这座城市的眼缘很不错,一下子竟爱上了她,青砖黛瓦,小桥流水,杨柳依依,呢喃软语,那里的一切都打上了厚重的文化烙印,那里的一切都无声地诉说着扬州城的绝代风流!后来有幸在那座城市生活了四年,可以近距离感受她的体香,不亦快哉!

扬州之繁华源于汉唐,极盛于明清,近代衰微然不减其风华,走在扬州的大街小巷,扑面而来的是可以叩问中国文人心灵的文化气息,二十桥的吹箫玉女,梵音悠扬的大明寺,瘦西湖水的轻柔烟波,唐宋古城的遗址见证者扬州城的汉唐风骨,诚然,“扬一益二”,“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风光好墓田”这些唐人的溢美之词,早已远逝在历史的天空,但是他的基因遗传了下来,穿越了历史的天空我们仍然能够真切地感受到那份真实,那份富足和那份自信!目前的扬州城可以直接触摸到的更多的是明清的极盛!沿着御码头一路前行至瘦西湖风景区,你会发现历史似乎定格在了两百年前,当年十全老人乾隆帝志得意满带着他的臣子一路南下来到扬州,就是顺着这条水路去寻找这座城市的灵魂,寻找他的祖父康熙帝留在这座美丽的江南古城的足迹,“广陵风物久繁华”如果说君无戏言的话,我相信这是乾隆帝发自肺腑的赞叹,扬州城成为了乾隆六下江南的必经之地,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驻跸之所,“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善于移天缩地的乾隆也沉醉于瘦西湖的妙笔天成,竟然把这种风格移植到了远在千里之外的北京圆明园,于是扬州城似乎有了隐约的王者之气,是胜利者的沉稳大度,更是辉煌时代的鼎盛与圆融。

扬州人对于园林似乎情有独钟,个园,何园,吴氏老宅,还有数不清的明清豪门院落,精雕细镂而又质朴典雅,精致细腻而又粗狂雄浑,大气,秀气,灵气充斥着庭院的每一个角落,这一个个有生命的园林却又城郭内外随处点缀,构成了扬州城这张大幅的山水画作,行走其间如入画中,俯仰古今感慨系之!相较之下苏州园林似乎也暗淡了许多,她宛如小家碧玉,而扬州城这座大园林确像是一位大家闺秀,吟诗作画润物无声!而扬州城东的某市则全属新仿作品,虽然古色古香却有如无脑筋之美人,虽面目姣好,抑已末矣!那是没有灵魂的所谓的美不过平添笑料罢了!

由景及人,更是值得一番玩味!扬州历来英才辈出,冠绝华夏!文坛画坛诗坛自不必赘述,这种文艺的潜能竟然更多地来自民间,“千家养女先教曲”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时代,扬州人似乎更注重礼乐教化对女子的影响,这里少了一些礼教的束缚,不必拘泥于授受不亲的迂腐教条,“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优美的丝竹管弦在这些二八佳人的拨弄下,竹肉相发,婉转悠扬,怎不让世间的男子黯然销魂!“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扬州给风流才子留下的是天上人间般的梦幻,这一切并不影响他的人格,杜牧的名字在当今小学课本里永远地流传着,我们无法用今天的苛刻标准去评价古人,起码扬州城是开放的,大唐更是开放的!他用宽广的胸怀接受了文人的放荡不羁,接受了文人的桀骜不驯,抚今思昔吟诵着这些名句,我们感受的更多是一份富足与安详,一份诗意与风流!

话题有些扯远了,心情释然了许多,不知扬州城的明月是否还能记起我的那份惆怅和思念!

 

作者:徐乐益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