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姚建强:江南古镇: 敢问路在何方?

发布时间:2015/2/26 14:19:35

 

江南古镇,不知何时,变成了一个沉重的话题。

周庄,同里,甪直,乌镇,南浔,西塘,从20世纪末开始,这六个古镇就被冠以江南六大水乡的美誉。21世纪以来,这六大古镇,若即若离,无论是单独还是联合,始终无法在世界文化遗产中占据一席之地。渐渐地,人们开始反思,究竟什么才是古镇风韵,是小桥流水的古朴清新,还是流光溢彩的繁华富丽?

其实,每一个古镇都是艰难的!

几次到过乌镇,这是一个很商业化的水乡。和其他的古镇一样,这里有着价格高昂的门票,密布的酒家,和浓浓的酱蹄髈或是芡实的味道。这里的石板路厚重绵长,这里的蓝印花布迎风飘扬,这里的小船悠悠荡荡。就像乌镇的宣传广告所说的那样,这是一个梦里的水乡。然而,这里的人,不是为了生活,而是为了生意。来之前,我就知道这一切,尽管如此,我依旧玩得很尽兴。

也曾到过甪直,一个开发比乌镇早得多的古镇。晚上在古镇散步,黑夜茫茫,石板路上空荡荡地回响着不知从哪里飘来的脚步声,霓虹灯无精打采地装点着马头墙,为黑夜里的甪直勾勒出一道优美的轮廓线。这里没有汹涌奔来的人流,没有沾满铜臭的商店,只有一个很真实,很朴素的古镇。

每一个古镇,都徘徊在保护与开发的十字路口,捉摸不透游人的心思。

这是生活,生活是要得到回报的。

在乌镇,我看到一座《火训碑》,上面写着:

“这里曾经是华美的老厅,但是一把火改变了历史”

2000年2月的一个下午,乌镇一吴姓人家厨房点火后引起大火,焚毁历史建筑7间,计400余平方米。我可以臆想,正是这次火灾掀开了乌镇大规模开发的序幕。因为,人们都知道固守是没有出路的,只有开发才能带来受益,才能更好地留下这片历史街区。于是,待2007年修旧完毕后,所有民居都统一管理,改造成度假村形式的标准间。越来越多的古建筑随着旅游开发进驻乌镇,河道上盖起了一座座样式古朴的石桥,古镇区所有的道路都铺上了原汁原味的青石板。2010年,乌镇走入了世博,走向了世界。

乌镇收获了成功,如今的乌镇是我见过最整洁的古镇,这里的老桥座座都是精品。不过,数里之外的南浔没有这么幸运。从文化内涵上看,南浔的资本明显要比乌镇雄厚得多,嘉业堂藏书楼,张石铭故居,小莲庄都是在中国近代史上举足轻重的建筑。但是,这里却间杂着现代的水泥楼,保留着喧闹的菜市场。百间楼,是南浔的精华所在,数百间民居错落在河道两边,白墙黛瓦,春风垂柳,将江南水乡演绎得淋漓尽致。但是,没有强势的宣传与营销,这里只能成为南浔的一个暗角,只能随着时间,一点点褪色。百间楼的悲哀,正是南浔那样古镇集体的不幸。

西塘也被斥责为商业化味道太浓。西塘,号称“生活着的百年古镇”,虽没有名人巨擘的诞生,但是简简单单的小镇也博得了人们的喜爱。西塘是六大古镇中起步较晚的,也已成为热门的旅游目的地。起初,这里仍保持了原来那样安静缓慢的生活节奏,2004年我去的时候,它还是很安静的。可随着开发的进一步深入,西塘开始变得拥挤,在人声鼎沸的嘈杂中,西塘也沦落了。前年我再去,已是喧嚣不堪。西塘也只是迎合了当下的口味而已。

人人都爱那小桥流水,古道西风,不过,这画面背后的心酸有几人能体会到?人们为之着迷,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们对水乡的陌生感,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这种意境,难得度几天假还行,时间久了,终究是会厌烦的。而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一味地保守只会被时代抛弃,只会给古镇剩下一大批的留守居民。他们神色呆滞,眼光迷离,没有未来。我们需要水乡古镇,或许,不因为别的,就像得到那种远离城市喧嚣的宁静。但是,真正的古镇很难给你这些,只有那些开发后的,像乌镇般度假村式的古镇,才能带给都市人真正的安逸。周庄乌镇的火爆,引来了众多的口水,可有谁敢说,它们都是失败的呢?

同里,周庄,乌镇,都在四处物色明星为其代言,南浔,甪直,西塘也寻觅着种种方法去招徕游人,有谁知道,在它们的身后,还有双林,锦溪,木渎,荡口,千灯,以及一大串的名字。它们都在为自己找寻未来,我不知道是保护还是开发是它们的明天,只希望它们能够拥有一个灿烂的未来,能够让世界更久地看到,水乡这一独属江南的文化!

 

作者:姚建强    

学校:桃溪中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