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杨茗玲:好事

发布时间:2015/3/10 9:13:54

 

对溪家的大爷去世了,乡里一时又热闹起来。在这个特殊时节,大爷的“家族史”便被搬到大众的舌桌上,尤其是妇女老人,整日操劳家务,晚时几个便作伙说说乡里的事儿,以此来打发一点闲时晚间。于是,乡里大事小事变成了这些人的“心中一本册”。当然,这不像城市人的嚼舌头,茶后饭后无聊的谈资。他们只是以“心中一本册”来慰安平淡辛劳的生活。

办丧事是乡里的大事——哀悼死者,超度亡灵。很多人都极愿意在这丧事上开钱为逝者做最后的节礼,便是所谓的“薄养厚葬”。刚离世的大爷,两个儿子年纪尚轻便早已成家,两个儿媳并未尽孝道。他们让老人住在年代尚远的瓦房,月里施给刚足糊口的稻米,老人每天需到山上捡干柴过日子,装个孝顺儿媳把丧事办得热闹非凡。邻人清楚的都带些不屑的眼光去看他们的作势,不清楚的,便当真以为极尽了孝道。

根据灵魂不灭观念,人们认为,人死后灵魂在出殡前还会出入灵室,因此设灵堂。灵堂外面,放一张或几张桌子,上面设有礼簿,为登记亲友所送钱物所用。多数人送的是钱。如果是钱,称为“赙仪”。由此得知,丧事是亲亲友出些钱帮助死者家属一起操办的。

村里很多人为表示对已逝死者的孝敬,即使平日里对生者呼斥,不理生死,不问疾苦,死去后必当不吝花费一把,为其请哭丧队。所谓哭丧队,据它的字意便是替哭。儿子媳妇怕自己的眼泪“单薄”或场面有失自家的体面,便花钱去买眼泪,以挣得一个好名声。于是,便有了这么一个哭丧队,围着灵柩,趴在灵柩上,嘶声哀诉失亲之悲。夹着乐器奏的哀乐,声声凄惨。然而,哭丧队的眼泪也只单单为眼泪,不付半丝失亲之伤。

戏是演给别人看的,自然有许多观众乐意来看。这些哭丧队就被围在中间。一些观众沉着脸眼睛木木地盯着一张张哭丧的脸,看到那些人掉眼泪却惊喜地推着旁人的胳膊,要别人也看这顶好的表演。与逝者有一些交情的,难免感怀叹气落几滴眼泪,而大部分人心中既不悲凉也不欢乐,并非他们的心当真麻木了,在乡间平淡地生活着,他们心中只为别离的苦安置顶小的空间。也许这就是他们朴拙的地方。

 死者在离去后,亲人便将其所用的日常用品,丢弃在溪边,等下雨涨水时将物品冲走,便是所谓的“送草”。在盖棺之前,二三十个乡人敲锣打鼓到溪边用两个银角儿买“圣水”家人取一碗圣水为死者檫身,余水倾倒在门外。心许是要檫去一生的过错亦或积满的辛劳,不至于在阴间受苦。假若这个阴间存在的话。我从来都不愿相信阴间的存在。即或如此,作为一个小孩子,若瞧见溪里那闪着银光的银角儿,都晓得那是为死者置办圣水的钱,捡来买东西是忌讳的。就像山里坟头上诱人的果实一样,再怎么令人眼馋,我们也不敢摘来解馋,只能不舍地瞧几眼,不消一会儿便忘怀了。这两个银角儿在世上没了它的价值,却换得了死者一身轻。

每每到山上游玩,经过坟前,我必会恭敬地鞠一躬即使坟里的人与我毫无关系,这只是对死者的一种慰安。虽说如此,我至今仍不知应以什么方式来慰安我那可怜祖母的灵魂。对于祖母,印象犹深的是一对耳环和一块钱。那时,我在街上和其他小孩玩耍,无意中从口袋里摸到一块钱。我一时想不起这一笔不小的财富(对于一个八岁孩子来说)是哪来的,我也没多想就用这钱去买我最喜爱的糖果。到后来,偶然间想起那一块钱是祖母的。有一次,祖母看我戴的耳环蛮好看,是一种黄金色的枫叶,要我帮她也买一副。至于后来,我有无为祖母买耳环,我自己也记不清了,兴许是忘怀了。

在祖母的丧事上,我听邻人说:怎么好人就得不到好报呢?那时我才对祖母有了更深的了解。祖母自小就从外祖母那学得许多草药医学,村里人身体若有不适多找她看病取药,因草药是自己山里采的,祖母从不愿收钱。有一次,因深夜急着给一个小孩看病,不小心摔下田埂。自我开始记事,祖母便一直坐在厅堂边的一张大竹椅上。从早到晚,在竹椅上度过她最后的几个年头。祖母由开始的难过漫漫转变为一种淡然。祖母离去,我没有大声哭泣,只依稀记得当时恐惧于做法事而乱舞乱叫的道士以及那一阵阵悲哀的哭声。自个捂着耳朵在一个角落里,想着祖母是不是也哭了。我看着杂乱而又沉闷的丧礼,睡着了,那年我十三岁。

寻之乡里的习俗,年事已高的人若离去了便说之为“好事”。一团团烟雾徐徐往上飘,偶尔与风儿缠舞,直至天界处与云雾相融。出葬时,时起时落的鞭炮声,喧大的锣鼓声、还有那化妆表演队,使人感到热闹。送葬的路边站着许多人,就连路边楼顶上也有许多的老少探着脖子围看这由开路的吹鼓手、扶柩哭送的死者子女、哀送的亲友组成的几百人的队。而这送的亲友亦有漫不经心地说聊着。村里悲苦的事经得多了,早无悲苦可言。时光只是在日出日落之间,和光同尘一道流去。死去的,也只是在另一个世界过同种生活。这样庄重又热闹的葬队,不足以让他们感到悲苦。人们认为灵魂不灭,是飘着的,这一缕缕只为送灵魂回家。而肉体,则别埋在冰冷的土洞里,树一个墓碑,在清明这些死者隆大的节日里,让子孙祭拜,告慰死者勿挂念阳世亲友,尽可安心阴间。

 

学生:杨茗玲

学校:闽江学院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