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给孩子多一份鼓励
发布时间:2015/3/10 10:27:07
人人都喜欢听好话,大人如此,学生更是如此。曾经无数次在各种教育杂志中看到教师鼓励赞赏学生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在实践过程中我却觉得学生经不起表扬,表扬了就容易翘尾巴。这学期偶然在一次批改作业时,我发现了不一样。每次批改作业我都会按等级ABCD来对学生进行评价,对做得好的同学我会写上“做得好”,“继续保持”之类的语句,这是作为一个老师再普通不过的行为。在后来几次收上来的作业中,我看到了原来做得不错的同学一直作业完成得很出色,好像他们看到每次作业发还时那大大的A字,心中就有了十足的学习动力。
这个现象触动了我,让我看到了表扬具有的作用,让我感觉到了老师不应该整天板着个脸告诉学生这不行那不行。老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影响太大了,一点关怀、一句体贴的话语都可能拨动学生的心弦,但是如果评价不当,则可能扼杀学生的积极性。
今年德育研讨的主题是“德育测评下德育工作努力的方向”,就这个主题,我想谈谈学生之于激励评价。学生的成长需要教师的呵护、关怀、接纳和尊重。给学生多一份鼓励,多用微笑面对他们,这种鼓励和赞赏能激起他们的志向和兴趣,能让孩子心中阳光一点。
对学生的激励评价在我今年的带班实践中体会深刻。
这个例子发生在开学初,那时来自各个地方不同学校的同学汇聚到一起,新同学新老师,很多学生没法这么快适应新环境,对初中的生活还很留恋。有这么一对同桌在开学初非常不适应和对方坐在一起,总是嫌对方这不好那不好,经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闹矛盾,有时两人甚至是很长时间的冷战。两人初中上来的学习基础不是很好,我注意到其中学生A本该是个很活泼开朗的孩子,每次我和她说话,她总是很有礼貌,会对我露出尊敬、亲切的笑容,但在她和同桌相处的时候,我看到的她是一副很痛苦的样子,同桌和前后桌的同学下课时有说有笑,她却一副漠然的表情静静做自己的事情,好像旁人是陌生人一样。偶然我从她的一篇日记中看到她内心的痛苦,她说到她的生活糟糕透了——有个不明事理的同桌,她实在无法和她相处下去。我觉得事情严重了,何况在后来的单元考试中,她俩的成绩跌到班级倒数,上课也没精打采的。另一位学生B上课不是在发呆,眼神游离就是和前面的同学开开玩笑。
因此我找了恰当的时机,分别找了他们谈心,告诉她们是缘分让她们聚在了一个班级,成为了同桌,想想当初你们从小学来到初中也是一样的新环境新同学,现在你们快成年了,我相信你们能处理好的。我鼓励他们这都是成长路上的必经之路,要勇敢面对。
她俩跟我谈话后都表示,过段时间她们关系应该会好转。其中学生B还笑嘻嘻地对我说,老师相信我们吧。
就这个问题,我利用班会对全体同学进行教育:大家都要经历这么一个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要用一种彼此欣赏的眼光,互相包容,接纳别人,别人也才能接纳你,争取多沟通多交流,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彼此之间的误会,更好的了解自己和他人。
在之后的日子里,我看到她们僵持的关系有所缓和,虽然不是很亲密,但偶尔看到她们能说说话。我感觉到我的鼓励见效了,后来经过反思我意识到我之前忽视了一点,开学初是高一新生的过渡期,处于青春期最敏感时候的他们要重新适应新环境,又极力寻求能尽快认识新朋友,找到能说知心话的人,而这时我过于强调班风学风的形成,对他们的言行严格地要求,忽视孩子人际关系的处理,没有给予一定的辅导。这时应该对学生进行一定的鼓励,鼓励他们学会适应。
在后面的学习中,学生A学习成绩虽然不好,但她却很努力认真,即使有些理科的东西学起来很吃力,但上课总是睁大双眼认真听讲。学生B上课较不专心,经常打瞌睡走神,有时甚至看到她在抄作业。我时不时的找她俩谈话,对学生A我很真诚地鼓励她对待学习不要急,理科走不通,可以试试文科,激励她不要放弃,找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后来我看她学习起来更有劲了,虽然进步不是很大,但是这种学习态度很可贵。对学生B我本想批评她上课不专心的现象,但她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女生,怕她接受不了批评会产生逆反情绪,会觉得老师不支持她了,自暴自弃。我还是用关心鼓励的口吻问她是不是学习有什么困难,并且委婉地指出上课状态不好会影响到她学习,并拿她和同桌,还有她的几个同伴比较,她意识到了不足,决心不能落后于她们。于是她开始努力勤奋起来,有次她作业做得不错,我见到她随口对她说:“最近的作业有进步,知识点理解透了,还要继续努力,加油。”她听后很开心,笑着答应道:“好嘞。”再后来她更努力,会在课后追着老师问问题了,终于在期末我见到了她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看到她们渐渐阳光起来,心里安慰了许多。我想她们毕竟还是孩子,很需要别人的肯定和鼓励,我们偶尔对她们笑笑,给她们打打气,她们心里会好受很多,会增添些许动力。
以上案例是激励对学生个体所起的作用。激励的作用不单对学生个体适用,也可以用于全班学生,用于班会集体谈话。给学生鼓励表现在多用期待激励的口吻反复教育学生,而不是一味严格的要求。在学生面前多鼓励,他们会朝着理想的方向去做,教育他们“如何做”应该比“不能这样做”更有效。实际上就是一种用演讲来持续刺激孩子们保持精神热度的方法。
开学初定下班规时,要让学生明白这是个像样的班级,是个规范的班级,让他们在开学初就要明白进了高中是新的开始。
在班级集会、活动时,可以激情地跟学生演说,大家一起活动的日子很难得,一起努力的机会就更少了,要好好珍惜不要忘记每一次共同奋斗努力的时光,我们要积极参加活动,共同为班集体的荣誉而努力。受到年段表扬或评比取得一定成绩时,不可放过这个大好时机,一定要进行点评,可以共同庆祝收获的成果,告诉他们我们已经取得别人的认可和赞赏,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要继续保持,相信大家会做得更好。
考试前可以激情地跟学生演说:即使你基础再差,总有一件是你能做到的,那就从这一件事情入手。进入高中,要有吃苦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要奋力拼搏,不给自己高中生涯留下遗憾。当惰性来临的时候,学生肯定会觉得很累,会有一种厌倦感,这时候我们就需要给他们打气,时不时地找时间激励他们,明白的告诉他们:我们是有追求的人,我们要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不过这种方法可能真正落实起来学生会有三分钟热情,这很正常,人的精神不是不可以鼓舞,而是需要一个长期有效的机制来固定学生心中的信仰。从开学初到学期末反复演说,在班会课上,在活动前反复鼓动,让学生慢慢在潜意识里增强自我约束力,当他们的行为自律意识慢慢养成时,就不需要天天守着他们了。
其实班级管理还有很多可以深究尝试的东西,每个人也有自己不同的管理风格希望大家共同摸索探讨,找到适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王琳
学校:福州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