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郑游嵘:享受“快乐数学”

发布时间:2015/3/24 11:40:08

 

著名的足球教练“米卢”,在执教我国国家男足的时候,提出要享受“快乐足球”。最终,这个“快乐足球”帮助我国男足第一次杀入世界杯决赛圈。我想,作为教师的我们,是否也应该让我们的孩子享受“快乐数学”,让孩子们在快乐的学习环境中成长呢?

从教学论的角度看,传统的数学教学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作用,而心理研究表明:成功与兴趣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心理前提,而学习的积极性又是学习动机伴随学习兴趣形成的。兴趣带来成功,成功激发兴趣。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这就需要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精心设计,采取适当的方式,提供恰当的感知材料,设置合适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功能,挖掘学生的认知潜力,使他们真正乐学,最终获得成功。现就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乐学”的做法谈几点体会。

一、用诙谐、幽默的语言进行教学。

就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教师的愿望来讲,都希望在一堂课40分钟内,学生能自始至终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但从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的角度来看,这是几乎是不可能的。长时间的高度集中就会产生生理和心理上的疲劳,注意力就会下降。一般情况下,上课10~20分钟后,学生的注意力就进入了分散期。在学生的注意力进入分散期后,教师要适当地变换课堂师生互动的方式,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来控制教学的节奏。此时,教师可用一些诙谐幽默、生动有趣、形象性的语言,调节一下课堂气氛,使学生从紧张和乏味的状态中解脱出来。

例如,在讲解“如果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的高与体积分别相等,则圆柱底面积是圆锥底面积的比是多少?”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将圆柱、圆锥的“体积”、“高”和“底面积”分别比喻成是它们的“身材”、喝的“水”、吃的“饭”。在喝同样多的“水”、吃同样多的“饭”的情况下,圆柱会比圆锥更容易胖些,“身材”会是圆锥的3倍。然而现在它俩只是喝同样多的“水”,圆锥要想跟圆柱一样“胖”,它吃的“饭”应该是圆柱的几倍?圆柱与圆锥的“饭量”比是多少?

这样讲解虽然消耗点时间,但却能使理解力较差的学生很好地掌握此类题目,而且还可以使师生都得到休息,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到下一时段教学活动中去。正如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你让儿童稍微活动一会儿,他就能以10分钟的注意力来报答你。”

二、用新颖、有趣的情景导入新课。

良好的开头能刺激学生的求知欲,产生快乐情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主动参与,进入学习情境。使学生看到数学也是一门有趣、有用的学科。

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可以采取悬念引入、实例引入、故事引入、比较引入、直观教具引入等等多种形式创设情景。

比如,在教学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时,就可以这样导入新课:有一起刑事案件发生了,在凶杀现场,办案刑警正小心翼翼地搜寻着蛛丝马迹。突然有人发现窗台上有一个浅浅的脚印。只见刑警队长量了量脚印,就让书记员记录。此人大约1.76米……同学们想知道刑警队长是怎么知道凶手的高度的吗?学会今天的知识,你就会找到答案。今天我们来学习“比例的基本性质及解比例。”这就是用悬念引入新课。

再如,在教学“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的时候,教师对学生说:“过去教师考你们,今天咱们倒过来让你们考老师,看看今天谁能考倒老师!” 接着要求学生任意说出一个整数(最好有位数限制),教师马上说出能否被2、5整除。起初学生感到怀疑,通过验算确认教师的答案无误,于是学生由怀疑到信服,一种“求知若渴”急于探究“谜底”的心理油然而生。

总之,导入新课的方法要灵活、新颖、多变。应选择适合孩子的心理特点、使他们感兴趣或能引起兴趣的方法引入。这是乐学的良好开端。

三、用丰富、多样的活动激发情趣。

好多孩子特别爱上体、音、美课,而对语文、数学却没有那么大的兴趣。究其原因,体、音、美能满足学生好动、好玩的特点。所以我们在教学时应想办法让学生动起来,在玩中学,在学中玩。靠数学教具、学具课堂上经常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折一折、拼一拼、摆一摆、量一量”的实际操作中手脑并用,以动促思。也可让学生制作简单的学具,他们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如:用木条订做三角形、长方形,用马铃薯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用硬纸制作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等。学生用自己制作的学具,课堂上动手拉一拉、摸一摸或进行实际测量、亲身体验,能增加他们的感性认识,形成清晰的表象,然后再抽象归纳出规律性的东西。既满足儿童好动的特点,又减轻了他们学习的疲劳。这样由具体到抽象的实践活动,学生手脑并用,自己解决问题,参与了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学生尝到了探求知识的乐趣。

四、用有价值的、生活化的试题,让数学走进生活。

《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要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多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践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去分析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生活问题数学化,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让学生感觉数学就在身边。

例如:一种液体饮料采用长方体塑封纸盒密封包装。从外面量盒子长6厘米,宽4厘米,高10厘米。盒面注明“净含量:240毫升。”请分析该项说明是否存在虚假。

这道题,学生不仅要判断此题的解题方法,还要分析该项说明是否存在虚假,比起单纯的容积计算这种题型更具生命力,因为它与生活紧紧地联系起来了,学生解答起来也是津津有味。

总之,“快乐数学”就是让学生主动快乐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可以在表演中理解概念法则,在游戏中完成练习,在接力赛中巩固所学知识。这样,课堂教学才能真正变成学生愉快地接受知识、探索知识的场所,从而达到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在快乐的学习环境中成才!

 

作者:郑游嵘

学校:福州市金城小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