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东敏:《3的减法》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5/4/3 11:03:44
在教学《3的减法》时,我忽然想到大学时一位老师的话:“特殊教育老师就是要把这些简单的知识拆分在拆分,拆成小的不能再小的知识点,然后小步子多循环的练习。”想到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常常很茫然,这么简单的内容怎么讲一节课啊?再看看现在,一个常人看来再简单不过的3的减法,我就已经讲了五课时了。面对自己的改变,感慨很多,究竟怎样才能上好培智学校的数学课呢?结合这一课,我做了如下反思。
一、精心准备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
在准备过程中,我精心挑选了很多可爱的卡通形象、生活中的物品,制作了精美的教学图片和课件,力求展示给学生们的形象都是活泼可爱的。在教学设计时,我利用这些教学图片和课件,先后创设了几个情境,通过创设情境、出示课件等方式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具体的事物、图片等,并根据事物、图片数量的变化,进一步加深对减法意义的理解,写出相应的减法算式及得数。同时,在课堂教学时我还注重情境创设的完整性、趣味性,力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在评课时,听到其他同事的评价,我知道我做到了这一点,并深深意识到,如果想上好一堂课,精心准备是基础。
二、教学语言是一节课的灵魂
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使用儿童化的语言跟学生互动,这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们在课堂中一直维持了很好的精神状态。但是,我知道,在教学环节过渡与衔接以及引导学生做游戏过程中,我的语言有些过于简单,导致原本很好的游戏、设计很精彩的环节,因为语言协调不够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非常可惜。今后,一定要在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方面多加注重才是。
三、游戏活动是课堂最好的兴奋剂
在教学3-2=1时,我让三个学生戴上头饰扮演小鱼,然后让两条小鱼游到讲台的另一侧。学生们全都张大眼睛开心地看着那三个同学。我也很意外,学生们会对这么简单的活动兴奋成这样。同时,也有些后悔,应该多设计一些游戏给他们的。
四、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我们班的学生很少被听课,所以,刚上课的时候,看到后面坐了一群听课老师非常好奇。因为是第二节课,在做眼保健操的过程中,好多学生都会偷偷回头去看。当时看了忍不住想笑,都是学校里的老师,平时一天都不知道会见到几次面,居然还会好奇地向后看。说了几次他们,都没有什么效果。后来想到,他们毕竟跟普通学生不一样,于是,在做完眼保健操他们站起来向我问好的时候,我说,你们转过身也向坐在教室后面的老师们问个好吧!开始,学生还不大好意思转过头去,我又鼓励了一次,才大声的对着后面的老师说了“老师好”。听课的同事说,她觉得很温暖,第一次在听课的时候被问好。而我在满足学生好奇心的同时,也很好的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课堂中来。我觉得,这是我一堂课中,最让我骄傲的地方了。所以,在课堂中,如果学生对哪些方面比较好奇,条件允许的话,应该尽量满足他们。因为这样可以避免他们因为好奇而产生的种种“无纪律”的行为,也会拉近学生与教师的距离,让学生更开心的进入学习状态。
基于以上几点,今后,我准备这样做:1、重视运用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积极创造愉快的课堂氛围。3、提升自身语言素养,通过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学生深入到课堂学习中。
作者:陈东敏
学校:南靖县教育局